隨著小米5c的正式亮相,國產處理器陣營迎來新成員,市場上的消費者自然也是一片歡騰。但先冷靜下來,小米澎湃S1處理器真的能為小米帶來“質”的改變嗎?傳統印象中,國內廠商研發處理器往往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即使強如華為,10多年的發展才保證自家麒麟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力,而成立時間才幾年的小米直接推出商用處理器——真的有如此強大的研發能力嗎?
眾所周知,360N5已經實現在1399元配備6GB運存的壯舉,如果暫且不看小米搭載的澎湃S1,那么整機幾乎沒有任何性價比優勢,所以本文的重點將圍繞這顆自主處理器展開,小米5c究竟有沒有特別之處?
性能篇:澎湃S1到底在市場上是什么水平?
澎湃S1已經引起了消費者的熱烈討論,其中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款處理器在市場上到底屬于何種水平?
從硬件構成來看,不管是28nm制程、公版架構還是Mali GPU和非全網通基帶,澎湃S1都在當前市場上都顯得有些“低端”,小米5c的1499元定價讓這種感受更加強烈。所以我們有必要來做一個比較全面的PK:澎湃S1在其它處理器面前的真實表現。
澎湃S1的“真實水平”
28nm制程的澎湃S1包含四個2.2GHz主頻A53內核以及四個1.4GHz主頻A53內核,GPU為四核Mali-T860,同時還有14位雙核ISP以及32位DSP等硬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除了基帶方面的“先天不足”,澎湃S1無論如何也達到了主流中端水準。事實情況確實如此嗎?下面首先來看Geekbench4 單核成績排行。
毫無疑問,即使在性能模式(八核全開)下,小米5c的多核得分也僅為2324,單核得分僅為740,與其它11款CPU相比,澎湃S1的劣勢十分明顯——如果非要找一個對等的產品,可能僅能達到驍龍430/617或者聯發科P10等入門處理器水平,這與很多人印象中的中端處理器表現不符。
GPU方面,澎湃S1采用Mali T860四核設計,這種多核低頻方案由于在實際中具有較好的表現目前已經成為主流,那么小米5c的GPU表現是否出眾?接下來看一下GFXBench的成績。(1080p曼哈頓離屏:測試場景是具有大量景觀照明燈的夜間城市環境。它采用針對幾何通道(四色附件作為紋理)、漫反射和鏡面照明的延遲渲染和多渲染目標 (MRT);可以直觀表現出GPU的性能。)
結果很明顯,小米5c的GPU成績仍然處于入門處理器檔位。
結論:澎湃S1的問世是值得國人欣喜的,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款產品遠沒有達到市場主流水平,所以小米5c售價1499元未免有失以往的“高性價比”作風,入手還需謹慎考慮。
28nm HPC能否滿足散熱需求?
制程在手機處理器上可謂意義重大,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制程正在往越來越小的方向發展。
正如你所見,10nm制程處理器正在成為手機市場追逐的對象;另一方面,同一制程不同的制作工藝同樣會大幅影響芯片的性能,更先進的制造工藝會減少處理器的散熱設計功耗(TDP),更好的解決處理器頻率提升的障礙。那么現在問題來了,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在散熱方面是否有缺陷?
測試過程:12款手機分別在亮度、聲音50%、后臺清空的情況下運行《NBA2K17》30分鐘,并記錄手機后殼溫度。室溫18℃。
初始待機溫度,除去紅外影像儀自身身±2℃(儀器銘牌標注)的誤差,基本可以判斷12款手機相對室溫均在正常范圍內(16℃~20℃)。當進行30分鐘《NBA2K17》游戲后,這些手機的機身溫度又如何呢?
這個結果還是有點意外的,小米5c在30分鐘游戲后居然升溫幅度居然高達20℃!當然iPhone7和三星C5的表現也不太好,溫度升幅同樣很高。
從折線圖中我們能夠更加明顯的看到這種差距,小米5c的功耗控制能力遠沒有達到主流水平,澎湃S1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兼容性測試
從上述測試中可以看出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并沒有展現出性能優勢,不過仍然有很多朋友對其應用兼容性和運行表現并沒有信心。事實上采用公版ARM架構的澎湃S1理論上沒有程序兼容性問題,但是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我們采用了實測的方式通過實際體驗來檢驗它的兼容性。為了獲得更好的測試結果,我們選擇豌豆莢排名前30的熱門應用作為測試對象,來看一下結果。#p#分頁標題#e#
分別在12款手機中下載豌豆莢,并打開排行榜依次進行下載、運行、卸載過程,統計每款手機的完成百分比。
其實結果也很簡單,高通、聯發科等主流平臺的兼容性優化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所以我們還是來看小米5c的表現——前30名app中有一個出現了無法運行的狀況:植物大戰僵尸2高清版出現無響應。
30個app基本涵蓋了大部分用戶的使用需求,不過小米5c“卡”在一個如此常見的小游戲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總結:雖然小米高調實現了自研處理器,但從以上的測試中可以看出,和業內眾多主流處理器相比,澎湃S1的劣勢非常明顯。以基帶為例,作為關乎手機通信質量的重要元件,澎湃S1僅采用了一套“可OTA升級”的基帶方案,當然也沒有給出具體的LTE Cat等級,信號傳輸質量無從猜測,期待小米有著更好的表現吧。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