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將大批量使用OLED顯示屏的新聞再度甚囂塵上。消息稱,蘋果已與三星簽署為期兩年的供貨協議,2017年將采購7000萬塊小尺寸OLED手機面板,用于裝配即將推出的iPhone 8手機;不僅如此,谷歌也將投入8.8億美元建OLED生產線,裝配其最新的手機產品。
與傳統液晶顯示屏依靠燈管、濾鏡、液晶的組合來實現顯示不同,OLED依靠特殊的有機發光材料提供光源并改變亮度和色彩,其顯示效果更佳,同時更為輕薄,也更便于同VR和柔性顯示相結合,被認為將引發一場技術革命,全面取代原有的顯示技術。
與三星深耕OLED多年不同,國內企業涉足OLED的歷史并不久遠,但這絲毫不妨礙2016年上半年OLED在A股市場掀起一場熱潮,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題材之一;盡管如此,國內OLED產業的發展概況不僅沒有明朗,反而愈發神秘,題材降溫后,眾多OLED概念股股價回到起點。
如果蘋果公司如期在2017年推出OLED顯示屏的iPhone 8,勢必意味著OLED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到來,A股公司又能分得幾杯羹呢?
發光材料遭遇技術門檻
OLED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材料供應和設備供應,其中發光材料和蒸鍍設備又是最為核心的技術。
濮陽惠成業務涉及OLED功能材料中間體,其股價(前復權)由2016年3月的20元/股開始,三個月時間一路飆漲到接近60元/股。
在各種有機發光材料中,芴具有較高的光熱穩定性、較高的發光效率和較寬的能隙,是OLED普遍使用的藍光材料,濮陽惠成擁有500噸左右的OLED 功能材料產能,包括芴類、咔唑類、硼酸類和噻吩類。
2015年,濮陽惠成芴類業務實現2163萬元收入,同比增加76.26%,但2016年該項業務收入僅為1675萬元,同比下降22.58%。
濮陽惠成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通過不斷改進OLED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藝,增加產品種類,重點開發咔唑類衍生物、芴類衍生物,持續提升自身在OLED功能材料領域的市場地位和產品競爭力,逐漸將其培育成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不難發現,OLED對于濮陽惠成目前的業績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上游OLED材料的需求大規模放量預計要到2018年以后。
但是,讓國內功能材料企業無法享受OLED紅利的似乎不僅僅是時間。OLED功能材料生產中,首先由化學原料合成OLED中間體,再由單體廠商把中間體合成升華前材料(單體),最后進行升華提純,形成OLED終端材料。
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僅從OLED 功能材料的合成難度來看,中間體進入門檻和成本并不高。興業證券研報提出同樣質疑,OLED產業鏈中收益和技術壁壘最高的部分實際上為單體及提純,而目前單體市場幾乎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OLED企業缺乏關鍵材料的專利和技術。這也意味著,最具利潤和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國內企業難以吃到。
另一家涉及功能材料的A股公司萬潤股份(002643.SZ),其股價同樣在三個月時間內由每股30元上漲到接近60元。萬潤股份不僅涉及中間體,同樣在單體上也有動作。
萬潤股份單體研發主要由子公司江蘇三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三月光電創始人李崇參與過日本OLED研究,2009年創辦三月光電,主要進行OLED技術研發。根據萬潤股份年報,2015年和2016年,三月光電營業收入分別為2373萬元和1631萬元,凈利潤卻分別只有24萬元和25萬元。
對于OLED布局,萬潤股份在年報中表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OLED單體與OLED中間體,為該領域國內領先企業,公司早在OLED材料興起之時就開始布局OLED材料產業鏈,為可能出現的顯示材料產業升級做好了準備;未來隨著OLED材料在小尺寸顯示領域應用規模的擴大,公司OLED材料領域有望進一步擴大在該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盡管無法否認國內企業在功能材料尤其是單體材料后來居上的可能性,但僅就目前來看,仍然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數。
在2016年6月股價達到頂峰后,濮陽惠成和萬潤股份開始進入下跌通道,2017年4月26日分別收于25.30元/股和36.10元/股,幾乎被打回原型,也說明了題材躁動后,市場對國內OLED行業的謹慎態度。
PI膜“難產”
OLED相較傳統液晶屏的另一大優勢,是便于同屏幕柔性可折疊相結合,丹邦科技(002618.SZ)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之一。
2016年3月初到6月底,丹邦科技股價由最低12元/股上漲到最高36元/股,除了OLED整個題材啟動外,其PI膜項目是另一推手。
2013年,丹邦科技定增6億元,用于建設微電子級高性能聚酰亞胺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即微電子級PI膜項目,該種材料應用于柔性顯示領域,存在較高技術壁壘,微電子級PI膜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
根據當時的募投方案,丹邦科技將建設年產300噸微電子級PI膜項目,其中9微米和12.5微米各150萬噸,兩種規格的PI膜售價分別為109.8萬元/噸和91.5萬元/噸,完全達產后,預計新增營業收入3億元、新增凈利潤1.52億元,項目建設期24個月,建設完成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80%,第三年完全達產。
也就是說,2015年丹邦科技PI項目建設完成,2016年就將貢獻1.8億元的營業收入和9000萬元的凈利潤。但是,該項目卻一波三折,2015年6月,丹邦科技公告表示,公司預計PI膜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將由2015年5月31日調整至2015年10月31日,這是該項目首次推遲,隨后便進入膠著狀態。
直到丹邦科技股價達到36元/股后,其PI膜項目仍然未能落地,伴隨著OLED退潮,股價也迅速回落。2016年7月底,故事發生了轉機,丹邦科技在互動易平臺上表示,其PI膜項目將在8月底完成,于是股價開始反彈,并在8月底創下接近40元/股的新高。
股價創下新高后,丹邦科技的PI膜項目卻再次杳無音訊,其股價也像濮陽惠成和萬潤科技一樣,一路下滑到最低20元/股。
2017年4月5日,丹邦科技再發公告,表示PI膜項目已經完成測試并小批量試產,并開始著手進行批量生產,似乎終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丹邦科技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19億元和6687萬元,同比分別下降16.54%和26.46%;2016年,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71億元和2459萬元,同比分別下降35.39%和63.23%。
連續兩年的業績大幅下滑,讓PI膜項目成為丹邦科技最后的救命稻草,排除該項目仍然存在的眾多不確定性,即便全額完成預定效益,又能否匹配其80億元的市場估值呢?
三星供應鏈難入
2016年7月,中穎電子設立合資公司“芯穎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股75%,其所有AMOLED顯示驅動芯片業務轉入芯穎科技負責。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穎電子已經與國內OLED面板廠商和輝光電合作開發AMOLED驅動芯片,后者批量采用中穎電子OLED芯片。
國聯證券認為,和輝光電OLED面板產能有望達到3萬片/月,中穎電子還將與國內其他主流面板廠商合作,2017年至2019年驅動IC收入有望達到7300萬元、2.5億元和8.2億元。
比起研報的樂觀,中穎電子在2016年年報中并未透露其OLED相關業務的具體信息,僅表示,該業務短期會影響公司盈利,長期有機會,以AMOLED顯示屏驅動芯片為公司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根據年報中提供的芯穎科技財務數據,2016年其營業收入為292萬元,凈利潤為-328萬元。
國內某主要OLED面板廠商技術人員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穎電子的確在他們考察的供應商范圍內,但其芯片技術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最終達成合作,尚無法確定。上述人士同時表示,目前來看,OLED更適合于小屏幕(手機屏幕),絕對龍頭為韓國三星公司,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并且三星在全產業鏈上均有涉足,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OLED鏈條上的大部分利潤被三星奪走,國內企業需要形成自己的產業鏈。也就是說,國內企業在關鍵環節進入三星產業鏈恐非易事,而是否能獲得技術推廣初期的超額利潤也無法確定。#p#分頁標題#e#
公開報道顯示,三星將投入89億美元,擴充其OLED產能。在這場OLED盛宴中,中國企業能夠分得多少市場和利潤呢?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