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大型電視需求擴大,面板價格也從 2016 年下半年開始上漲,各家廠商的獲利狀況迅速改善。
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雖然隨著中國、美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大型電視需求擴大,面板價格也從 2016 年下半年開始上漲,各家廠商的獲利狀況迅速改善。 不過,在包括鴻海結合夏普在中國廣州新建面板廠的工程啟動,以及中國各面板廠商在新產在線的擴增與興建情況下,供需情況惡化的擔憂已經出現。 面對這樣的情況,各家廠商正在尋找因應下一次低潮期的措施。
報導指出,全球面板業在歷經 2011 到 2014 年前后,因投資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各家面板廠營收出現虧損情況后,自 2016 年下半年開始,以更大尺寸的產;品為中心的面板需求和價格雙雙開始復蘇。 在面板價格方面,2017 年 1 月,42 吋產;品為每片達到 150 美元左右,較 2016 年中期高出 40%。 55 吋產;品價格更是較 2016 年同期上漲 4%。 而較小尺寸的 32 吋產;品價格,則轉為較 2016 年同期下跌 3%,如此看出客戶對大尺寸面板的需求。
而在供給面上,包括南韓三星在 2016 年關閉了部分液晶面板工廠,轉為全力發展的 OLED 面板產品,加上鴻海和夏普為了增加對自身電視機的面板供應,2016 年年底開始停止供應三星電視面板后,也導致面板市場缺貨感加強,使得液晶面板的價格至此始終居高不下。 不過,調查公司IHS Technology 的調查指出,由于近來大型液晶面板工廠的新建計劃過多,造成市場供需關系最早將在 2017 年下半年轉為供給過剩的情況,而且在 2019 到 2020 年間的供給量將超出需求的 10% 以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