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玻璃行業將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補貼的方式壓減過剩產能。其中,在資金補貼方面,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下稱“協會”)擬定了《平板玻璃建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基金方案》(下稱《方案》),將報送有關部門。
據環保部官網消息,環保部、質檢總局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了《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專項督查方案》,于2月12日至22日組織開展水泥、玻璃行業專項督查。這意味著玻璃行業的去產能工作將加碼。
玻璃行業一直是去產能的重點行業。根據協會的測算,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的合理區間為85%至90%,2020年前至少需淘汰和壓減平板玻璃產能2億重量箱。
玻璃行業也是去產能的難點行業,難度在兩個方面:首先,平板玻璃行業集中度較弱,產能規模個體化,同時市場化程度很高,以民營企業為主;其次,鋼鐵和煤炭都有專項資金的支持,而玻璃行業沒有這個待遇。
關于資金問題,協會人士認為,現階段還是要靠行業自身在政策的框架下探討有效和有操作性的方式。
為此,協會在《方案》中提出,根據浮法玻璃生產企業用電量,按每kWh電量加價征收籌措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征收標準如下:浮法玻璃生產線按每度電(含余熱發電自用)加價不低于0.052元,連續征收5年;或按每度電加價0.26元,集中在1年內征收。“十三五”至少籌集資金20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過剩產能退出企業的職工轉崗、安置補償和生產線拆除等相關支出。
《方案》明確,專項資金是續存企業對退出企業市場化的補償行為。對關閉退出的浮法玻璃生產線(企業),按照每條生產線窯的設計年產能,給予最高10元/重量箱的補償。以500噸/日規模生產線為例,約補償3000萬元。
協會人士表示,《方案》將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報送政府主管部門,盡快促成專項資金以政府文件的方式出臺和實施。
按照《方案》,所有浮法玻璃在產企業都屬于基金的征收對象,因此,轉戰高端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將成為玻璃企業的應對之舉。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經在這一方向上進行了布局。例如,旗濱集團(601636,股吧)擬與產業資本合作,投建光電材料、中空、鍍膜、光伏封裝材料等玻璃深加工生產線。此外,公司已在馬拉西亞投建兩條600T/D的生產線。
洛陽玻璃(600876,股吧)7日發布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合肥新能源100%股權、桐城新能源100%股權和宜興新能源70.99%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在超薄玻璃基板業務的基礎上發展新能源玻璃業務,豐富和優化公司的產品結構,做大做強新型專用功能性玻璃業務。
洛陽玻璃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升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的步伐,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和挑戰,加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