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有廠商應用于智能手機的OLED面板的普及開始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增長勢頭強勁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OPPO日前取消了在全部機型上采用OLED面板的計劃,轉而大量采購液晶面板。在智能手機廠商中,對液晶面板重新給予積極評價的聲音也在加強。作為新一代顯示設備而被給予期待的OLED面板因急于擴大市場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已將顯現。
OPPO從事高性能智能手機業務,是目前最具增長勢頭的中國企業。按眼下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來看,OPPO正以相當于上一年3倍的速度增長,僅次于韓國三星電子、美國蘋果和中國華為技術,排在全球第4位。自8月以后,其開始增加液晶面板的采購量。
三星顯示器幾乎壟斷著智能手機用OLED面板市場,但其未能向OPPO供應每月1000萬部手機所需的面板。此外,似乎質量也未達到OPPO要求的高性能標準。
為了達成銷售計劃,OPPO每月仍缺少數百萬塊規模的面板。在此情況下,OPPO開始依靠能大量供應高性能液晶面板的日本顯示器(JDI)。這對于工廠開工率低迷的日本顯示器來說,這也無疑是雪中送炭。
不僅是OPPO,開發高性能智能手機的中國企業回歸液晶面板的趨勢正在擴大。因此,包括夏普在內的日本國內外液晶面板廠商的訂單也在緩慢復蘇。
如果對比OLED和液晶面板,在分辨率、產品壽命和采購價格方面,液晶面板依然占據優勢。分辨率越高,越能顯示出細膩而精美的圖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液晶面板穩定性很高,也不易產生OLED特有的屏幕的表現缺陷。另外,OLED幾乎由三星獨家壟斷,即使從采購成本來考慮,也是液晶更有利。
另一方面,OLED在表現色彩鮮艷程度的“對比度”、快速顯示畫面的“響應速度”、以及能自由設計終端形狀等方面具有優勢。不過,如果將OLED屏幕彎曲或折疊起來,承受物理性負荷的發光材料容易產生嚴重老化,目前仍未達到實用水平。另外,還存在如何處理觸摸面板表面的保護層等很多問題。
“OLED仍未確立材料技術,仍處于發展途中”,熟悉顯示器產業的Tech and Biz的北原洋明如此指出。北原分析認為“(液晶技術方面)在色彩鮮艷程度上超過OLED的技術也在開發中,液晶在技術上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今后OLED普及的關鍵或許是一直拉動智能手機技術創新的蘋果。原因是蘋果對顯示器企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同時,全球智能手機廠商也都在關注蘋果iPhone的技術動向,以反映至自身智能手機的設計開發。
綜合相關人士的說法,蘋果打算推出可折疊的新型終端,已開始討論采用OLED面板。設想了平時能裝進口袋,看視頻等的時候,又能將屏幕展開為平板電腦大小的終端。不過按照現階段的材料技術,要實現蘋果追求的可折疊智能手機仍需要較長時間。
回顧OLED的發展歷史,發現每10年會迎來一個節點。1987年美國柯達發布OLED技術,1997年東北先鋒(Tohoku Pioneer)生產出OLED顯示器,2007年索尼推出了OLED電視。在2017年迎來的下一個節點,蘋果是否將采用OLED?顯示器行業正密切關注著蘋果的動向。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