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刺激了!”正如樂視的海報上宣傳的那樣,618生態,樂視再次刷新了歷史銷售紀錄,又一次完成了一場漂亮的生態戰役。
6月19日,樂視公布618生態戰報(6月1日-18日):全生態總銷售額達40.5億元,遠超計劃的30億元銷售額目標,同時超越414硬件免費日23.2億元創造新的歷史銷售額紀錄。
其中,超級電視總銷量46.7萬臺,超級手機總銷量207.7萬臺,樂視會員總收入10.15億元,智能硬件及衍生品總銷售額2400萬元,樂視游戲中心總充值額1645萬元,網酒網總銷售額1100萬元。
“很多友商說我們是PPT電視,只噴不發,現在我們要噴發!”5月31日,“玩大的”發布會上,梁軍對友商的調侃回應道。事實上,“PPT電視”的確噴發了。
從三年前進入智能電視市場被人譏諷到4月份問鼎全網銷售冠軍,樂視超級電視僅用3年的時間走過了傳統電視30年的發展之路,被友商們稱之為“PPT電視”的超級電視正在成為智能電視行業的霸主,樂視這條鯰魚攪動了國內黑電產業格局,縱觀目前的黑電行業,呈三級分化之勢。
生態電視成霸主
在樂視進入智能電視行業之前,傳統電視機企業艱難前行,市場競爭激烈,整個電視機行業紅海一片。而在高端市場,則被三星、SONY、LG等外資品牌壟斷。
梁軍曾表示,對于智能終端特別是對大屏的消費,實際上其核心價值是硬件所承載的內容與服務,而非電視機本身,電視機只是個硬件,它更多的是一種渠道或介質,它的成本應該在20%以下。
正是看到了硬件背后,內容和服務才是用戶的核心價值,樂視以負利定價的模式殺入智能電視行業。硬件負利、生態補貼,樂視將紅海一片的智能電視市場變為藍海。超級電視用3年的時間走了傳統電視行業30年的發展之路,迅速躥升為智能電視行業的標桿。
“與其它廠商運營內容不同,樂視是在運營用戶。”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曾經表示。正是“運營用戶”的思維,讓樂視超級電視有了更多的生態玩法,除大屏購物外,內容付費價值、大屏廣告價值、大屏教育生態、大屏游戲價值等都在顯現。
“我不是一臺電視,而是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正如樂視電視的開機畫面一樣,樂視超級電視的背后是一個集購物、游戲、娛樂、教育于一體的客廳場景式生態平臺。
以生態化反之力,樂視證明了這一戰略的成功。414日硬件免費日,樂視樂視生態總銷售額破23.2億元,超級電視總銷量54.9萬臺。來自奧維云網及中怡康的4月智能電視銷量數據顯示,樂視超級電視4月銷量71萬臺,問鼎全網全渠道銷量冠軍。
6月19日,樂視公布生態618戰報,618當日,24小時樂視超級電視總銷量達29.5萬臺,在京東、天貓平臺總銷量、總銷售額穩居第一;6月1日至18日,超級電視總銷量46.7萬臺。
樂視對黑電產業的顛覆正在成為行業的新風向標,微鯨、酷開、風行、暴風、小米紛紛效仿,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也不甘示弱,曲線入資互聯網電視企業。
改良派邯鄲學步
樂視控股CMO、易到用車總裁彭鋼曾經說過“買電視是看電視機的嗎?”也許這句話正是讓傳統電視機廠商幡然醒悟的原因,互聯網電視企業、傳統電視機廠商亦開始效仿樂視生態模式,在內容上作文章。
一直對標樂視的小米,投入10億美元,拉來互聯網老兵陳彤,先后入資愛奇藝、優酷,建立視頻內容聯盟,揚言在內容上超過樂視。
而以視頻播放器起家的暴風TV,則拉來奧飛動漫及愛奇藝,加入內容爭奪的陣營。甚至更為激進的做法是,在當下VR技術、內容均尚未成熟時期,推出VR電視以此為噱頭,吸引眼球。
由傳媒界及投資界赫赫有名的黎瑞剛打造的微鯨電視,背靠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顆大樹,被認為最大的賣點就是內容和版權資源。然而,專業人士曾經分析,文化產業基金均是參投,而不是主投的企業,掌控力不會很大,對于電視內容的支持力也不會太大,所以微鯨電視能不能充分利用好內容還要打個問號。
在以內容為核心的智能電視之爭的重壓下,傳統電視廠商也不得不放下高貴的姿態,放下身段開始學習做內容。近日,老牌電視生產商創維宣布,已定下新戰略,將首次涉足內容制作。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4月、5月,電視廠商密集發布新品的時期,所有電視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對標樂視,雖然表面上對“友商”樂視各種冷嘲熱諷,但是從舉動上不難看出,實則暗地里都在效仿樂視生態模式。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不論是互聯網品牌小米、暴風等,還是傳統電視品牌海信、創維,要么有內容缺乏完善生態支持,架構散亂,要么無內容、或者內容零散,都是只得其表,不得精髓。樂視“揉面團”式的生態模式,背后有樂視云作數據支撐,有樂視視頻、樂視影業、樂視體育等做內容支撐,在樂視七大子生態中相互化反,而其它的企業僅是產業鏈上的合作,樂視生態模式,其它的廠商學不會。
傳統電視面臨淘汰
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彩電市場智能電視的市場規模為3414萬臺,市場滲透率為73%;預計2016年智能電視的市場規模將達3960萬臺,市場滲透率將達84%。
不斷增長的智能電視市場對傳統電視行業造成嚴重的擠壓。以硬件差價賺取利潤的傳統電視廠商遭受前所未來有挑戰。
國內老牌電視企業長虹2015年財報顯示,2015年營業總收入648.4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77%,但凈利潤虧損19.76億元。而另一國內黑電企業代表康佳也遭遇了巨大虧損,財報顯示,該公司的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12.57億元,同比上年暴跌2488.32%,同時總收入約183.95億元,同比下跌5.29%。
在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看來,互聯網品牌對傳統彩電品牌最根本的沖擊其實是對其盈利模式的沖擊,這對全體傳統彩電企業都有著本質上的影響。互聯網品牌電視的盈利模式是硬件+軟件,具體來說是硬件+應用+內容+廣告,不靠硬件盈利,主要在應用、內容和廣告上發力。這種盈利模式容易引發價格戰,使得全體傳統彩電企業的盈利能力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一位家電企業觀察人士表示,在互聯網電視的沖擊下,固步自封的傳統電視企業面臨挑戰,如果不選擇改變,不進行互聯網企業的融合,就會面臨市場的淘汰。在這方面,另一國產黑白巨頭TCL已經做出了選擇。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