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天龍光電(300029)的光伏設備生產廠房顯得有點空蕩蕩,原來存放的單晶硅生長爐已經基本售罄。廠房里的工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2010年二季度起,單晶硅生長爐就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公司生產線擴產70%后滿負荷運轉,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2011年是天龍光電多類業務“全面開花”的關鍵一年。天龍光電董秘陳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繼單晶硅生長爐實現國內市場份額領先之后,公司已經做好了多晶硅鑄錠爐和切片機批量化生產的準備,多晶硅鑄錠爐和切片機將在2011年放量。
除了光伏設備,天龍光電還大手筆“押寶”比光伏設備更新的LED設備市場,2011年將批量生產LED藍寶石生長爐。原因是,光伏設備的單晶生長爐進口替代已經基本完成,而LED設備市場的進口替代基本沒有起步,天龍光電打算搶占LED設備國產化的“第一把交椅”。
市場占有率領先
單晶硅生長爐平穩增長
2005年,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天龍光電從一家生產鋼球為主的傳統設備商轉型為光伏上游設備生產商,并成為國內第一家切入單晶硅生長爐領域的企業。
此后,天龍光電單晶硅生長爐設備的銷售節節攀升,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客戶資源及銷售渠道,并于2009年登陸創業板。
至此,光伏上游設備的進口替代產業才逐步為人所知,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而2010年的光伏市場高速發展,為國內眾多光伏設備商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陳柳表示,2010年光伏產品的供銷兩旺,使得進口的光伏設備數量無法滿足國內光伏企業生產的需要,市場需求缺口為眾多新興起的國內設備商提供了生存發展的空間,目前國內已形成包括天龍光電、北京京運通、上海漢虹、浙江上虞晶盛幾個較大的設備廠家。
正是由于2010年的發展,我國光伏單晶硅生長爐已經基本完成了進口替代,國產化率高達90%,如今購買進口單晶硅生長爐的國內光伏企業已經寥寥無幾,原因是國內設備在技術上已經接近國際水平。
天龍光電2010年前三季度生產了500多臺單晶硅生長爐,預計全年實現700臺的產量不成問題。而2009年公司的單晶硅生長爐產量只有400余臺。目前天龍光電單晶硅生長爐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0%-30%。
天龍光電IPO募投項目顯示,公司將建立年產1200臺單晶硅生長爐的生產線。對此,陳柳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對市場占有率的要求很高。
實際上,天龍光電的興趣點已經悄悄出現轉移。陳柳表示,2011年公司不會單純追求單晶爐的生產和銷售數量,公司的戰略重心將逐步由單晶爐向多晶爐轉移。
在陳柳看來,單晶硅生長爐業務的增長已經步入“平穩期”,隨著更多競爭對手的進場,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公司將爭取保持在該領域的現有市場地位,但未來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開拓新設備上。
良品率接近國際水平
多晶鑄錠爐“后發制人”
在單晶硅生長爐基本完成進口替代之后,接下來將登場的是多晶硅鑄錠爐以及切片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設備。
陳柳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光伏上游設備中,國產化程度較高的基本都是附加值較低的設備,高附加值的設備通常都是國際廠商壟斷,一些開始嘗試做國產鑄錠爐的設備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據了解,多晶硅鑄錠爐的國產化率僅有約20%。目前美國GT Solar占據國內多晶硅鑄錠爐70%以上的份額,而國內生產多晶硅鑄錠爐的設備商較少,精工科技、上海漢虹精密(日資)、北京京運通以及中電48所在該領域走得相對比較早,其中精工科技在2010年下半年就開始接手訂單。
相比上述“先行者”,天龍光電多晶硅鑄錠爐設備的“后發制人”面臨諸多考驗。
首先就是如何迅速開拓市場。對此,除了充分利用公司單晶硅生長爐累積的客戶資源之外,天龍光電2011年將建設多晶硅鑄錠爐試驗示范工廠項目,建設一條50-75兆瓦的多晶硅片生產線,可以完整地示范鑄錠爐設備的穩定性以及良品率情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為該項目準備的15臺多晶硅鑄錠爐已經在廠房中整裝待發。目前,天龍光電多晶硅鑄錠爐的良品率為68%。這一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水平。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按照280萬元/臺的價格計算,公司該業務的毛利率可達到40%。
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2011年的光伏市場將是比較平穩的一年,很難再現2010年的高增長。這意味著,下游客戶對設備的需求總量將打折扣,這可能會對公司推出新品帶來一定的影響。
盡管如此,陳柳對2011年的鑄錠爐銷售還是充滿信心,他表示,目前公司與其他國內企業相比,公司在行業內的聲譽、客戶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據了解,有的光伏企業已經向天龍光電表達了采購多晶鑄錠爐設備的訂單意向。
除了鑄錠爐,天龍光電還將在2011年開始批量銷售硅片切割機,該設備用于將晶硅切片制作成硅片的環節,公司的硅片切割機在2010年也已經小批量生產。
據介紹,無論是鑄錠爐還是切片機,其生產周期都不過四五個月,因此現在很難預測2011年全年的訂單情況。然而,很多光伏企業都很看好單晶爐、鑄錠爐、切割機等光伏設備的市場需求。按照陳柳的看法,全球光伏設備制造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很明顯,國內設備商的發展空間還是整體樂觀的,但能否有爆發式增長還取決于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增速。
國產化“破冰”
備戰LED設備拔頭籌
“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做光伏能賺錢,實際上,LED照明市場比光伏市場更新、更有潛力。”陳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光伏方面有的設備國產化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而LED上游設備的國產化可以說還沒有“破冰”,關鍵設備基本都需要進口。
天龍光電在經歷了一年的技術儲備之后,打算在2011年批量化生產LED原材料藍寶石的生長爐,并以此為切口在LED全設備產業鏈尋找下一個“突破點”。
據了解,國外廠商對藍寶石生產的工藝存在出口限制,且價格昂貴。然而,僅有價格優勢并不能保證藍寶石生長爐就一定能夠放量。原因是,天龍光電作為國內少數介入該領域的設備商,需要一邊生產一邊培育市場。畢竟該市場才剛剛起步。
目前,天龍光電依然不能確定LED原材料藍寶石生長爐2011年的具體產能。原因是,產能的釋放有幾方面的約束,除了公司自身的生產條件之外,還有藍寶石生長爐售后的工藝支持,因為該設備售后的調試很重要,也很耗費人力,此外,該設備還受制于上游關鍵零部件的數量,這部分零部件有一部分是公司自制,有的需要從國外或國內其他廠家購買。
盡管如此,藍寶石生長爐的市場前景仍被業內人士很看好。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藍寶石生長爐的價格非常昂貴,國產化需求非常大,產品毛利率也比國產化率較高的光伏設備更高。
而且,天龍光電更看好的是LED全產業鏈的設備。目前公司正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挖人才,投資金,進行設備自主研發,希望能夠尋找到下一個突破點。
中信證券研究員唐川表示,隨著天龍光電多晶硅鑄錠爐和藍寶石生長爐開始批量生產,這兩項高毛利產品將帶動公司業績新一波增長,其銷售收入將占公司2012年設備收入的44%。
對于2011年的業績,陳柳表示,2011年將有包括鑄錠爐、切片機、藍寶石生長爐等多類設備同時批量化生產,業績肯定會有大幅增長;但也要考慮到公司的巨額研發資金投入,可能會對業績造成短期的不利影響。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