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企業們正暗自較著勁。
本周二,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主體廠房提前封頂。據華星光電CEO賀成明介紹,華星光電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包括陣列廠、成盒廠及彩膜廠、模組廠等65萬平方米主體廠房的封頂,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時間。此外,在主體廠房封頂前,潔凈室和機電工程已經開始進場施工。
封頂標志著華星光電項目主體廠房的土建工程基本結束,為明年8月試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讓賀成明暫時松了一口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他坦言,此前TCL的這個面板項目備受業界質疑,從主管部門、投資者、業界、媒體都在問,專業人才和巨額資金從哪里來, 團隊是否能如期完成項目,“但今天廠房提前封頂,在同類項目中是速度最快的,標志了華星光電整個團隊的效率,也證實團隊的戰斗力。”
據賀成明介紹,目前總額150多億元的生產設備采購已經基本完成,預計2011年4月搬入。在供應鏈配套方面,已經和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與化學、氣體等配套廠商的談判也已基本完畢。目前的進度,讓賀成明有足夠的底氣表示,華星光電有信心在2011年8月份完成第一臺液晶面板產品的下線,并于第四季度達到量產水平,這比項目之初計劃的2011年底試生產的時間表已經有了大幅的提前。
也由不得華星光電不快馬加鞭,本月初,備受關注的高世代液晶面板“5選2”結果正式揭曉,三星、LGDisplay分別在蘇州和廣州的項目率先獲得中國政府批準。日友達終于拿到了獲準赴大陸設立 7.5代面板廠的通行證,這是臺灣首次批準面板企業到大陸建設高世代面板線項目。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0億美元,其中12億美元分三年匯出,另18億美元計劃在當地融資獲取,規劃目標在2012年投產。此外,有消息稱,奇美也將迅速跟進在內地建廠計劃。而與華星光電同期正在建設的京東方北京8代線,也預計在明年底量產。
在過去的6年,中國液晶面板的采購規模超過500億美元,因為缺乏對面板等上游核心部件的議價權,所以承受了巨額損失,但為了保證獲得穩定的面板供應,彩電巨頭只能“忍氣吞聲”。但隨著以上提到的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建成投產,將貢獻月產將近50萬塊的總產能,國內彩電企業是否會從缺“芯”少屏到面臨新的面板過剩的問題?
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陳立宜認為,到2012年大陸面板產能總面積的確可能過剩,但他同時指出,由于獲批的其中兩條生產線是7.5代線,8.5代線最佳切割尺寸是26、32、46以及55英寸,而7.5代線的最經濟切割尺寸是42 英寸,在產品線是互補的關系。賀成明則表示并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表示明年8月投產,產量從月加工玻璃基板3萬張開始會有一個爬坡的過程,明年的產能將全部用來滿足TCL的需求,到2012年底達到滿產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時,才逐步對外銷售,其中TCL自用和對外銷售比大致對半分,與其他下游彩電廠家的談判在進行中,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他同時強調,“客戶憑實力判斷的,選擇時看產品是否有競爭力,我們的產品質量好,性能高,價格有競爭力,為什么不選擇我們!
南方日報記者錢瑋玨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