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液晶面板價格出現全面調整跡象。7月份,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普遍下降,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價格也停止上漲。而上半年,顯示巨頭面對火爆的市場行情紛紛積極擴產,液晶面板市場接下來是否會再次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進而導致價格暴跌?
6月份,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停止上漲曾引發市場關注,而在7月份,這類尺寸的液晶面板價格開始下行,單價下跌3美元,跌幅在5%-10%之間。而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價格也開始停止上漲,這是近一年多以來,液晶面板價格首次出現全面調整跡象。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分析,液晶面板價格回調,一方面原因是海外疫情逐步解封,電視、電腦等產品需求下降。“這一波增長的主要帶動力來自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逐步在解封,解封之后,大家的活動范圍會擴大,有一些人會回到正常辦公(狀態),或者開始一些戶外活動,所以會帶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這種居家消費就會理性回落。”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前期價格漲幅太大,開始抑制一部分中低端產品需求。去年二季度以來,液晶面板價格連續上漲13個月,部分尺寸產品漲幅高達100%。正因如此,市場也擔心價格形勢扭轉后,接下來會不會進入深跌狀態。特別是多家顯示巨頭上半年紛紛擴充產能,韓國廠商延遲關閉液晶面板生產線,有分析人士預計市場有可能從產能不足迅速轉向產能過剩。不過李亞琴認為,這一輪擴產整體規模并不大,短期內不需要擔心產能過剩。李亞琴說:“大家都主要探討的是在現有產線的基礎上去增加產能,不是開新線。比如現有產線一條線大概150k(每月),產能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30k最多50k,其實對于原來產線來講,它的體量是較小的。大概增幅應該在5%-7%之間,不是特別大。”
機構分析,當前面板價格進入周期性回調區間,但跌幅不會太大。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持相同觀點,根據他測算,本輪面板價格漲幅實際并不太高。以總產值除以總出貨面積計算,只比前期低點上漲了12%。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尺寸都有100%左右的漲幅。胡春明說:“中小尺寸,像顯示器、手機用的LCD這一類尺寸基本沒漲,因為它有競爭性,AMOLED跟它在競爭。像IT產品的尺寸,比如17英寸還有14.5、13.5英寸筆記本在用的,還有10英寸的PAD用的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大幅的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終端領域,OLED電視市場正加速增長。機構統計預測,今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預計為630萬臺,同比增加77%,明年出貨量將接近1000萬臺。OLED電視高速增長,顯然會減少液晶電視需求,這是人們擔心液晶面板產能過剩、價格大跌的另一個原因。對此,胡春明說,在電視領域,OLED面板當前的出貨量和液晶面板還不是一個量級。
胡春明說:“整個TV全球出貨量是2.5億到2.6億這樣一個水準,就是千萬級跟億級這樣一個數量級,所以你的比例可能增長100%-200%,對整個電視來講沒有什么太大意義,就是滲透率還在比較低的水平。如果我們考慮絕對值、市場份額,我認為這都需要時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