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日前報道,手機正往大屏化發展,未來還會有哪些技術性變革?毫無疑問,可折疊柔性屏應是其中之一。最近,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支15人學生團隊,在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攻關手機柔性屏幕的主要技術難題。目前已經把柔性屏顯示壽命提升30%,折疊次數提升4倍,產品有望在今秋小規模量產。
6月26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西麗湖校園厚德樓的一間辦公室,這支科研創新團隊的15名同學在緊張忙碌著。“我們研發出的樣品已經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去了,大家都很期待。”團隊負責人劉凱興奮地說。
圖源:深圳商報
劉凱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一名大二學生,是團隊里的“CEO”,另外還有來自不同學院、專業的學生,在團隊中擔任技術、財務、市場、品牌推廣等不同崗位。在校方和院方大力支持下,為了這個項目,同學們專門成立了公司,取名“深圳麗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圍繞項目按照公司化運作。
為何想到組建團隊進行柔性顯示屏方面的技術難題攻關?據指導老師薛炎博士介紹,當前手機存在大屏化和小型化的矛盾,既要手機便攜,又想屏幕越大越好,而柔性技術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市面已有的柔性屏,存在折疊壽命短、顯示亮度不足等瓶頸,比如超過10萬次折疊后,屏幕折疊位置容易出現褶皺、白痕和色彩問題。
針對上述幾大痛點,在薛炎博士帶領下,挑選技術骨干學生,組建專門的學生團隊,進行技術攻關。
作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引進的高端人才,薛炎博士是柔性顯示領域的大咖。他是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出站博士后,曾在國內知名的顯示屏企業華星光電工作,從事尖端技術研發工作。受益于深職院多年來打造的產、學、研完整育人鏈條,薛炎博士的到來,更加充實了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師資實力。
歷時數月,從產品設計、工藝改進到材料優化,創業團隊攻克了柔性顯示技術目前面臨的多個難題,其中涉及到集成電路設計、版圖設計、顯示面板設計等多個技術環節。最終,技術難題被一一突破,使得柔性屏顯示壽命提升30%,折疊次數提升4倍,亮度達到同類手機硬性屏的標準,已經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目前,產品已進入到樣品檢測階段,預期在9月將進行小規模量產。團隊還收到了幾家相關廠商的意向訂單,有望接下來進入到規模量產和市場應用。
在薛老師看來,這一技術在柔性領域具有廣泛使用的價值,不僅僅應用于手機柔性顯示屏,筆記本、穿戴設備等都可以使用,能夠滿足用戶多場景的不同需求。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