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股上市在即,68歲的郭臺銘這段時間穿梭于廣東、北京、天津,頻繁地見機構、會官員、做演講,反復地講著他的工業互聯網夢想。然而,被“代工廠”標簽纏繞的富士康,目前或許撐不起老板的夢想。
6月6日下午,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一身藏藍色西服,出現在富士康舉辦的“三十而立 智造未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重新回顧起富士康的30年。“我們對員工不但提供工作機會,吃喝拉撒睡,還要包辦他所有的東西,包括婚姻,我們真正回歸到人民公社時期,但我們學到了很多。”
這場論壇,被外界視為富士康正式登陸A股之前,郭臺銘的最后一次公開演說。6月8日上午,富士康就將正式在A股上市交易。
郭臺銘目前的身份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即后天上市的“工業富聯”)控股股東中堅公司的100%權益。
▲ 鴻海精密創始人兼總裁郭臺銘
郭臺銘用九個字關鍵詞來形容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即云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涵蓋云計算、移動信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機器人。他表示,要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
工業互聯網,成了郭臺銘的夢想。但目前的富士康,亟待擺脫的,是多年的“代工廠”和“血汗工廠”的烙印。
郭臺銘的野心
5月16日,為了清華一堂選修課,郭臺銘推掉了與李嘉誠的飯局,坐了3個小時飛機,吃了一碗陽春面。
晚上七點半,郭臺銘一身休閑服、頭戴大紅的帽子,出現在清華大學主樓后廳。他想跟清華學生交交心,“你們都喜歡去互聯網,去投行,搞金融,而我覺得下一個機遇是工業互聯網……”
這次以《實體智造+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來臨》為題的授課,吸引了大量人前來旁聽。一位清華學生直言:從沒見過這么爆滿的選修課。
郭臺銘,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工業富聯”)控股股東中堅公司的100%權益。郭臺銘為富士康站臺在情理之中。
和最近在其它公開場合一樣,郭臺銘繼續為工業互聯網搖旗吶喊,并稱富士康將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
工業互聯網,成了郭臺銘的夢想。但,被代工廠標簽纏繞的富士康,目前顯然撐不起老板的夢想。
▲郭臺銘在清華演講
不曲折的故事一定不是好故事。作為演講者,郭臺銘深諳這個道理。
在回顧富士康發展時,郭臺銘沒有遺忘一個重要年份:2007年。這一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郭臺銘與喬布斯見面,喬布斯向他展示了iPhone。
▲ 喬布斯向郭臺銘展示iPhone
喬布斯和郭臺銘的合作,對富士康來說,是走向“全球最大代工廠”的重要一年。郭臺銘風頭正勁。
同年,阿里巴巴舉行電商大會,馬云邀請郭臺銘參加,并在對話環節說道:“我這只螞蟻可以踩死你這只大象。”
郭臺銘說自己當時并不相信,但十年后相信了。在演講中,他一再說對馬云與阿里巴巴“看走眼”,不過這一次,“工業互聯網時代剛剛開啟,不會再看走眼”。
十年后,郭臺銘出現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再度與馬云相會,和劉強東等大咖交流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機遇、新風口。
郭在此次會議上高度評價了工業互聯網,認為平臺價值將是消費互聯網的100倍,并稱“BAT、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只要做到硬件,就會投降,它們做不了實體經濟,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將非常大,甚至是富可敵國。”
在他看來,富士康已經不再只是一家代工企業,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富士康的核心。
5月15日下午,郭臺銘在與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見面時稱,工業互聯網是鴻海集團近五年轉型的重要方向,是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將互聯網技術、智能系統融入到傳統制造中的重要載體。
作為首只即報即審的獨角獸,富士康IPO創新的引入了戰略配售。據悉,目前富士康已經初步完成了戰略投資者的遴選工作,BAT等互聯網巨頭大概率將參與戰略配售。富士康此次上市募資或超300億元。
如何撕標簽
長久以往形成的標簽難以撕去。富士康也很難撕掉“全球最大代工廠”的標簽。
“希望各位不要說我們是工廠,”郭臺銘顯然也了解外界對富士康的既有印象,“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制造基地。”
他說,富士康將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全面應用AI技術賦能視覺檢測、人流與物流的實時異常處理和設備自主診斷等工作。
機器人換人正是富士康邁向工業互聯網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富士康開展機器人換人計劃。在2015年年度總結大會上,郭臺銘明確宣布,將于2020年實現30%自動化。
2016年10月,富士康便傳出超過4萬臺機器人已經全面參與到公司生產流程中,在昆山已經裁剪了6萬名員工的消息。當時,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向外界透露,富士康每年會生產10000臺機器,每臺機器都有可能替代人工。
在清華授課中,有人問郭臺銘,智能制造工廠的到來,對于一些基礎線的工人將會產生什么影響。郭臺銘回答,減少人力并不是把他開除,而是會給予一定的培訓,最終的結果是希望人力與人工智能達成協同作用。
“你們清華的學生現在畢業了都喜歡去互聯網,去投行,去搞金融,而我覺得下一個機遇是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加人工智能加實體經濟…”在清華演講中,郭臺銘希望從人才結構上開始撕標簽。
郭臺銘透露,富士康正在打造智能生產基地,而目前打造智能生產基地的員工平均學歷是碩士。
進軍半導體
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成為一家科技公司的立足之本。而目前,代工業務為主的富士康的發展將受到各種牽制。
一方面,富士康的發展受制于代工業務的毛利率低下。招股書顯示,2017 年,工業富聯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的毛利率分別為13.65%、4.65%、49.23%,通信網絡設備業務,也即“代工業務”的毛利潤遠遠低于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
另一方面,富士康過度依賴蘋果,就將受制于蘋果等電子產品的銷售情況。此前,受iPhoneX后續銷量不如預期,縮減訂單影響,鴻海的營收就出現了環比下滑。
這也是郭臺銘急于轉型的重要原因所在。#p#分頁標題#e#
受此前中興事件影響,國內眾多科技企業宣布加大對半導體與芯片業務的投入。郭臺銘在清華的講話中強調:“工業互聯網需要大量芯片,我們一年需要進口400多億美金的芯片,半導體我們自己一定會做。”
實際上,富士康覬覦半導體業務已久。
2016年10月,富士康與英國芯片設計大廠安謀(ARM)合作,在深圳創設芯片設計中心;2017年9月,富士康集團競購日本東芝公司的內存芯片業務,但最終東芝決定將其出售給西部數據公司主導的財團,富士康布局半導體的重要一步以失敗告終。
但這顯然未能阻擋郭臺銘在半導體業務上的野心。
此次半導體子集團設立后,富士康的芯片制造相關附屬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訊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經在其旗下運營。京鼎精密科技生產半導體設備,訊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半導體模塊封裝測試的高新技術企業。
如今,進軍半導體行業,打造芯片,這或許是富士康撕掉“全球最大代工廠”標簽的又一個努力方向。
差距還有多少
工業富聯披露2018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776.95億元,同比增長19.78%;實現凈利潤26.5億元,同比增長4.53%。
作為鴻海富士康在大陸的業務主體,工業富聯近期正在做上市最后最后籌備。透過工業富聯招股書發現,截止2017年底,工業富聯共有員工26萬余人,按照學歷劃分,大專以下學歷占比達78.03%,大專及本科占比為21.39%,碩士及以上僅占0.59%。
▲ 工業富聯員工構成情況
換言之,工業富聯26萬余人中,僅1500余人碩士以上學歷。顯然,工業富聯要實現郭臺銘的目標,單從人員結構轉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差距,還不止人員結構。
近年來,為了擺脫代工廠的標簽,富士康一直在持續加大研發方面的投入。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 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呈現連年上升趨勢。
但招股書顯示,富士康工業機器人項目進展緩慢。2015年至2017年,工業富聯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34億元、6.51億元和9.66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
▲ 工業富聯營收結構
更為嚴重的是,其工業機器人產能、產量與銷量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從6600個下滑至3500個,銷量從6100個下滑至3500個。
▲ 工業富聯工業機器人產能、產量與銷量情況
由此看來,工業互聯網只是郭臺銘的一個愿景,富士康要走到這一步還有許多鴻溝需要跨越。但要上市,總得有一個漂亮的“故事”。好比小米公司,即便手機貢獻公司七成收入,雷軍還反復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