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觀察
在全球手機行業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中國手機企業正面臨十年來最大的洗牌與格局改變時期。
市場研究公司IDC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的3.343億部相比僅增長0.2%,創下歷年來最小同比增幅。于此同時,中國手機企業在逆勢增長中開始完成分化,與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的差距正在縮小。
對比數據,三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其第一季度出貨量再度排名第一,但市場所占份額下降了近1%,蘋果市場份額更是下滑了三個百分點至15.3%,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現同比下降。與此同時,華為(8.2%)、OPPO(5.5%)和vivo(4.3%)出貨量正在快速提升,同比增速都在60%以上。
從全球手機產業近20年格局演變來看,中國手機企業并不缺乏在某一個時間段逆勢增長與國際巨頭在市場份額上減少差距,但放遠來看都是“短跑選手”,缺乏持續的增速勢能,黃金增長期很多是“曇花一現”。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手機企業更多是組裝甚至是貼牌模式,在核心技術與專利、關鍵元器件、行業標準上缺乏話語權,無法與真正的國際巨頭形成真正的格局對抗。
Mate 8 銷量突破 500 萬臺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手機企業在核心技術的突破、專利積累逐步豐富,以及設計與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手機產業中的領袖企業們正在全面向中高端產品與品牌沖擊,并首先在中國市場與三星蘋果具備了真正的叫板實力,而華為更是在全球市場開啟全面對標三星的關鍵戰役。
《壹觀察》近日得到消息,華為Mate 8全球銷量即將突破500萬臺,而在此前Mate 7曾經創造過國產手機品牌在中高端段位的銷量神話。從手機市場格局演變歷史來看,單款高端產品“爆款”很多是基于“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性,而2-3款連續的高端爆款產品才能真正在市場和用戶層面奠定高端市場的地位和用戶品牌認知,這點正面的例子是諾基亞、三星、蘋果,反面的例子是HTC、西門子等曾經的一線玩家。
因此,Mate 8的市場成績單實際上對華為手機業務來說是一個關鍵的節點。華為消費者BG業務負責人余承東也曾公開表示,接下來兩年時間對于華為非常關鍵,希望中國市場份額在15%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同時高端市場的銷量份額能超越蘋果。
而在此之前,Mate 7在截止2015年12月底全球發貨超過700萬臺,Mate S在開售3個月后全球發貨就超過百萬臺。數據對比顯示,作為新旗艦機型的華為Mate 8最新單月銷量已突破100萬臺。
Mate 8 背后:對自主處理器的堅持
從Mate 7到Mate 8,華為連續高端產品市場站穩腳跟,特別是全球市場布局,以及單款產品單月銷量超過100萬臺背后,實際上是核心技術、專利積累、品牌與設計制造整體能力的全線突破,其中在海思麒麟芯片的進步是其中最為明顯的進步之一。
從手機產業格局演變來看,成為一流的國際巨頭,必須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而在此之前必須掌握重量級的關鍵技術和核心元器件。比如Moto是手機產業的標注制定者,自身也是芯片大廠;諾基亞則依靠Symbian系統完成了對Moto革命;而蘋果依靠iOS重新定義智能手機,并擁有自主設計的A系列處理器;三星則更是擁有Exynos處理器,全球領先的制造工廠,并在Bada系統失敗后,依舊堅持力推自家的Tizen系統。
可以說,中國手機企業要真正叫板國際一線品牌,不僅僅要在發布會上拿硬件配置對比三星、蘋果等競爭對手,還必須有真正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突破,因為幾乎所有關鍵硬件都來自日韓美供應鏈采購,并不能成為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華為,依靠海思麒麟芯片的突破和規模生產、快速迭代,成為國產手機品牌中唯一在中高端旗艦產品上規模搭載自主芯片的手機企業。這是一條其他手機企業都在回避高風險,或者無力投入的“最艱難”道路,在華為內部實際上也在初期爭議頗多。
“我們一直強調堅持才有突破,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堅定的走下去,結果怎樣市場和用戶會給出答案,用事實說話。”在發布Mate 8時,余承東罕見的在微博上感概道,海思麒麟950是在很多人的關注下成長起來的,感謝大家,無論鼓勵還是批評。曾經有段時間外界對麒麟芯片的爭議很多。
據《壹觀察》了解,過去的2015年,相比于全球芯片產業的衰退,中國芯片市場卻逆勢增長達7.7%,成為全球銷售額唯一增長的地區。這其中,憑借麒麟950芯片的成功,華為不僅躍居全球前十大芯片設計公司的第六名,還憑借著不斷增長的市場占有率而被媒體點名褒獎。
與此同時,一直占據著中國手機芯片市場大部分份額的高通,2015年總營收則預計將萎縮20%,這樣的結果則與華為麒麟處理器、三星采用Exynos處理器,以及聯發科的中低端市場蠶食都有直接關系。
從追趕者到平分秋色
2014年6月24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榮耀品牌的旗艦機型———榮耀6。該手機采用的是就是海思研發的“麒麟920”,據介紹,該芯片是全球首顆商用的八核LTECat6手機芯片。
而一年后,麒麟950發布了,這是華為海思處理器在堅持25年后,首次成為可以與高通、三星一戰的高端處理器產品。”手機供應鏈評論人士稱:“麒麟950是海思第一次和業界伙伴開發領先工藝,16nmFF+使得950性能功耗平衡,秒掉20nm的高通810和MTKX20應該沒問題,可能略超三星7420,可以和下一代高通820和三星M1并論。”
而在國外,這款芯片也受到了相當的肯定。當華為Mate8和三星S7分別在北美啟動發售,具有17年行業美譽的IT數碼評測機構AnandTech率先利用Mate8以及搭載驍龍820的機型對比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顯示,單核運行條件下:驍龍820的功耗是2.1W(2055mW),麒麟950的功耗是1.4W(1387mW),驍龍820比麒麟950整整多了50%;而四核運行下:驍龍820的功耗是4732mW,而麒麟950是3734,驍龍820 比麒麟950高30%。這樣的結果出爐讓本來就因14nm工藝受到質疑的驍龍820再度陷入功耗發熱的爭議中。
事實上,Mate8所搭載的麒麟950的CPU是采用ARM的公版,但后續的設計專利則是華為芯片擁有。如CPU、總線、顯示處理器、Memory控制器、GPU、Video編解碼器,Camera ISP 、Audio處理單元,傳感器處理單元、存儲接口的高度集成和低功耗設計,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也正是諸多專利,賦予了華為旗艦產品超強影像、續航、安全、全網通等功能特性。雖然TSMC 16nm工藝制程由臺積電提供,但實際上,華為需提前完成大量的前期研發和IP儲備,而這些麒麟950都做到了。
華為趕超三星蘋果的 “ 核武器 ”
對于華為為何堅持要做海思,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2012年說過這么一段話,“華為需要做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主要是出于戰略的考慮,華為的芯片主要在別人斷糧時有備份。”
而隨著時間推進和華為處理器在近三年來完成了迭代高速“跳級”,“麒麟”正在成為華為與其他Android競品拉開差距,叫板甚至趕超三星蘋果的“核武器”。
舉例來說,從小米初代手機開始,從高通驍龍801、810再到820,都一直成為中國手機企業爭搶首發的市場“噱頭”,小米為了爭搶810首發,在小米Note發布數月后還未能實現量產,而驍龍810的“發熱門”更是將HTC、小米等隊友陷入了市場和用戶質疑之中。在高通820問題上,年初搶到“首發”的樂視直到現在也未能實現量產,已量產的小米5更是被ZUK調侃為“使用了驍龍820閹割版本”。
而華為Mate 7的熱銷,除了產品設計與品質,采用麒麟芯片可以使華為保持比競爭對手在旗艦產品節奏上快3-6個月的發布與量產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高通驍龍810處理器“發熱門”,在害了一幫隊友同時,更是在市場上成就了使用麒麟芯片的華為Mate 7,后者在發熱、續航能力上可以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產品控制能力上更有保障。#p#分頁標題#e#
而在Mate 8產品上,由于使用了旗艦級的麒麟950處理器,除了在發熱、續航等用戶痛點問題上繼續保持原有優勢外,更是在產品安全上取得了與其他手機廠商所不具備的“芯片級”安全策略:獨立的硬件隔離安全區域將指紋數據和華為賬號信息都能獨立存儲、獨立運算,和安卓系統的運算環境和存儲空間之間進行了硬件隔離,達到了芯片級安全,這是傳統商務群體中一直存在的痛點問題。而從綜合能力上來看,采用麒麟950處理器的Mate 8,使用體驗已優于同Android平臺下的其它產品,并且隨著時間延長,這種賦能將會越來越明顯。
“這些能力是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看到。我們花了這么大的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同行的很多倍,我們主要就是投資在未來。”余承東說。
據華為人士介紹,針對中國移動對4G定制機提出五模的新要求,而目前能夠量產五模芯片的廠商只有高通、海思,這意味著華為可以借助海思芯片快速推出符合市場要求的4G手機,而其他廠商則不得不采用更加昂貴的高通芯片。
綜合以上信息,《壹觀察》分析認為,在全球手機行業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中國手機企業正面臨十年來最大的格局變動機會,中國手機企業全球市場份額已接近50%。從市場增長趨勢來看,華為全球市場份額已突破8%,中國市場份額更是突破16%。對于將目標放在全球前列的中國手機企業來說,歐美成熟市場與核心技術能力將成為兩大關鍵標準。而對于華為來說,作為最接近三星蘋果的手機品牌,由自主芯片啟始的整機體驗改良將成為華為在全球手機行業的競爭“核武器”,這或許是余承東目標“三年超越蘋果、五年超越三星”的重要底氣之一。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