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電視游戲,這個詞在大多數國內游戲人的眼中早已經成為了一個曇花一現的反面教材,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開放,各大游戲廠商都涌入到了這個空白的市場,但思想上、行動上的偏差,電視游戲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不過這并非是安卓智能電視本身的問題,究竟是那里出現的偏差,讓原本有望興盛的產業變得如此死氣沉沉?
抄抄抄 移植、山寨成最大敗筆
早期的安卓電視游戲,苦于智能電視硬件配置上的硬傷,無法較好的運行中重度游戲,同時,內容奇缺也讓不少廠商傷透了腦筋,對于一片新藍海,如何快速占領市場、填充內容在當時移植手游成了最快的捷徑。于是,不少在移動端備受歡迎的游戲不斷被搬到電視大屏之上,希望能夠復制手游的輝煌。
畢竟電視大屏與手機并不相同,即使是同樣基于安卓系統,但在簡單的適配之后,依然存在畫面、操作等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雖然經過一年的發展,適配的規范化條例出臺、智能電視硬件上的快速更迭,逐漸解決了適配問題,但手游過于碎片化的休閑依然無法讓玩家在電視大屏上獲得新的體驗。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不少擁有雄心的廠商紛紛撤離或轉投手游,整個產業也由熱轉冷,為何?
移植不是出路。
現階段安卓電視游戲,直接被打上了“抄抄抄”的標簽,比如《某某騎士》橫版射擊游戲,游戲人物比例,明顯是手游的設計風格,手機屏幕小,人物比例大,這樣的設計無可厚非,但電視屏幕小則30寸動輒60/70寸,大比例的人物設計,不僅粗糙,還占用了過多屏幕空間,既影響操作體驗、也降低了玩家的審美。
在電視游戲發展的初期,移植的確能夠對內容起到填充的作用,但這也導致了一家游戲大廳里100款游戲中,一多半為手游移植作品,剩下的一半中還不乏《拳皇》、《超級瑪麗》、《魂斗羅》這樣炒冷飯的作品,原創性、獨占游戲少得可憐。缺乏吸引玩家的游戲內容導致安卓電視游戲用戶體量小、用戶粘性低,反過來又打擊了開發者的熱情。
這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讓藍海變成了死海。
電視游戲究竟該如何走下去?
經過了一年多的殘酷洗練,原本喧鬧的電視游戲產業也走向了一個寒冬期,多家廠商已經撤離,不過也有一部分廠商依然認為有希望崛起,并堅守在安卓電視游戲之中,并且在經過不斷的發展,電視游戲也在質量上有了質的飛躍,IP的引進、正版化、重度化的趨勢,讓電視游戲有了回暖的跡象。
不過卻依舊無法抹去大眾對電視游戲的低看,說白了,這些留下來的安卓電視游戲廠商們依然在走老路,重度化、正版化甚至精品化的游戲依舊來源于手游,即使是自主研發,也是有著照搬照抄的嫌疑,并且率先登陸的也是移動端,美其名曰:為電視游戲試水,雖然畫面效果體驗提高了,但沒有新意,“秒懂”的游戲并不會被玩家追隨。
那么,如果我們的電視游戲在畫質和技術上比不了《GTA》和《神秘海域》,那為什么不能在游戲創意上和游戲大廠拼一把呢?靠創意成功的游戲在Steam上比比皆是,比如《鏟子騎士》、《饑荒》、《星露谷物語》等,銷量動輒上萬人氣絲毫不比3A級大作低。
縱觀Steam平臺上的獨立游戲,開發者大多是小型團隊或個人,游戲開發成本也并不高,游戲大小也都控制在幾百M,這和國內電視游戲的創業環境很像,但最大的區別還是在于對待游戲的態度。
現階段,中國的安卓電視游戲廠商們有團隊、有人才、有技術,與其短時間照搬、移植手游獲得那么一點蠅頭小利,完全可以利用優質的資源,參考一下Steam的案例自主研發一些富有創意的作品。
如今的安卓電視游戲發展道路過于狹窄,并且發展方式也有些畸形,就目前來說改變還不算太晚,參考Steam精品游戲的路線,拿出創意十足的作品,安卓電視游戲也會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來源:電科技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