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星光電CEO賀成明表示,公司已經研發了8.5代線液晶面板產品,正在做工藝技術試驗。
8 .5代線下游客戶是未來難題
9月6日,TCL集團(000100.SZ)投資的深圳華星光電公司(深圳8.5代面板線運營主體)8.5代項目陣列廠一層封頂。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星光電CEO賀成明表示,公司已經研發了8.5代線液晶面板產品,正在做工藝技術試驗。
“為了規避專利壁壘,華星光電一開始就確立自主研發的HVA為主要工藝路線,目前華星光電已完成專利提案100件,已為明年開工生產做好了技術研發的準備。”賀成明表示。
截至7月底,TCL集團成功增發募資45.02億元,解決了華星光電注冊資本增資難題后,看上去,深圳8.5代面板線的一切都按照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預想的步驟順利進行。今年6月底開始動工的廠房主體工程和中心動力站,已預計在明年1月底封頂;其他主要工程已經全部完成招投標工作;市政配套工程的變電站、供水、供氣、道路等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將滿足華星光電未來生產運營的需求;全部設備的選型和技術評估工作也已經完成。
TCL集團方面表示,按照規劃,8.5代面板生產主體廠房會在2011年1月左右封頂,5月1日完成設備搬運,投產會在9月1日前完成,隨之開始試產,2011年四季度實現量產,主要生產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
不過,對于TCL和華星光電來說,目前的順利進展可能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總投資額高達245億元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能否快速實現盈利,是判斷該項目成功的唯一標準,而在此期間,擁有華星光電50%股份的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還存在退出問題。這對于一家年收入還不到500億元的TCL集團來說,操控如此巨額的投資項目,仍然不是易事。
或許正基于此,李東生已經多次向國內主流電視廠家伸出合作的“繡球”。今年5月7日,李東生還特意借深圳光電顯示周開幕之際,宴請創維、海信、長虹、康佳等企業高管,邀請他們投資華星光電,但彩電廠家對投資上游面板都各有想法。
其實,李東生想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華星光電的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華星光電量產后,下游合作伙伴的供應問題。深圳8.5代項目的年產能設計是實現月加工玻璃基板12萬張,年產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約1750萬塊。
雖然賀成明之前也曾表示,即便沒有其他下游合作伙伴,光憑TCL自己的液晶電視銷量增長,就可以消化華星光電產能的一大部分。“按照華星光電產能,TCL可能可以消化60%。”賀成明說。
今年上半年,TCL集團平板電視銷量325.4萬臺,若按照李東生所說的今年將銷售850萬臺液晶電視和30%年增長率計算,2011年銷量可能達到1105萬臺,2012年可能達到1436萬臺的規模。
然而以上數字和說法,均為最理想的數字和說法。因為,TCL未來不可能只出產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4個規格的液晶電視,否則其市場競爭力將大大削弱。
“包括6代線、7.5代線和8.5代線在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各自都有不同的最經濟切割尺寸,在市場表現上是一個互補的關系。”業內人士指出,從全球彩電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全球明年還需要新增四五條8.5代面板線,才能滿足需求。
從這一點來看,為華星光電尋找下游客戶,也成為TCL 8.5代線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否則,目前客戶短缺的四川長虹等離子項目,就是TCL 8.5代線最好的前車之鑒。
“如果有穩定的液晶面板供應,TCL集團將會獨立發展EMS(電子制造服務商)業務。”李東生8月27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除了通訊業務在拓展ODM業務,TCL多媒體也在試水ODM業務。7月上旬,TCL與東芝成立合資公司——東芝視頻產品公司,不僅負責東芝電視在國內的銷售,還會為東芝電視出口代工。
相比ODM業務,EMS業務不僅同樣要具備研發和制造能力,還要為客戶提供供應鏈整合與物流服務,其附加值即盈利能力在代工業務是最高的。TCL未來能否“玩轉”EMS仍然是未知數。
中小尺寸面板的意外收獲
東邊不亮西邊亮。
與其他液晶面板巨頭目前的狀況有所不同,韓國液晶面板巨頭LG Display(LGD,為LG集團旗下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經歷了大尺寸和中小尺寸兩個液晶面板市場截然不同的需求。
一方面,基于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庫存過高,LGD在日本夏普宣布液晶面板生產減產的同時,也正展開調整液晶面板生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蘋果iPad的熱銷,LG專為iPad所制造的9.7英寸液晶顯示屏面板卻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7月下旬,LGD宣布,公司將投資6180億韓元(約5.14億美元)在韓國波州興建一條4.5代液晶面板線,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用的面板,以滿足市場的強勁需求。
“iPad需求非常強勁,公司根本無法滿足所有訂單。”LGD CEO權英壽在7月22日財報說明會上表示,由于缺貨,蘋果可能必須延后部分國家的iPad上市日程。雖然LGD已考慮為iPad新增生產線,但整體供應至2011年初,仍將維持緊縮。
據悉,去年蘋果公司與LGD簽署了一份為蘋果公司提供9.7英寸液晶顯示屏面板的訂購協議合同,這份合作的總交易價達到了5億美元。蘋果iPad于今年4月份正式上市,目前的總銷售量已經超過了330萬臺。從蘋果方面得到的信息顯示,蘋果iPad平板機從上市開始就出現了缺貨情況,而目前所有的銷售渠道都面臨著缺貨,這很大程度上與下游的組件廠商的供應緊缺有關系。
權英壽表示,目前9.7英寸液晶顯示屏面板的訂單需求很大,其他廠商也在大批量訂購,蘋果公司的需求與其他廠商的需求已經有了一些沖突,“到2011年第二季度我們將能夠應付來自蘋果公司和其他廠商的所有訂單。”
相信LGD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上的意外收獲,讓正熱衷于投資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廠家大跌眼鏡。LGD在7月下旬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LGD收入6.5萬億韓元,同比增長35%,環比一季度的5.88萬億韓元收入,也增長了11%,實現凈利潤5550億韓元(約4.61億美元),同比增長51%,而這也是LGD連續第5個季度實現盈利。
DisplaySearch有關人士透露,韓國三星在第二季度也開始對蘋果公司供應面板,主要用于iPad。而奇美電子已開始供貨iPad及iPhone 4用的面板樣品,目前正在制定第四季度開始量產的計劃。
上述人士表示,未來蘋果iPad面板供應商將有LGD、索尼移動顯示(Sony Mobile Display)、三星和奇美電子,而iPhone 4面板供應商將有LGD、東芝移動顯示器和奇美電子。
多點開花對陣日韓同行
盡管還沒有走出虧損,但是京東方的面板業布局卻開始扭轉的跡象。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有誤解,以為世代線的高低,等于生產線的先進程度。”京東方發言人張宇說,事實上,所謂世代數劃分的根據是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至于生產中的核心技術基本相同。京東方認為,最重要的是京東方基于5代面板發展起來的核心技術,可以復制到高世代面板的生產上。
由于不同尺寸的玻璃基板有多種不同的切割方式,如果要獲得經濟效應,尤其是生產大尺寸電視機顯示屏,必須投資建立6代及以上的生產線。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公布的產品路線圖顯示,其5代面板線,將主要切割7英寸到23.6英寸的顯示屏,主要覆蓋筆記本、臺式機顯示器;6代線主要切割12英寸至37英寸產品,覆蓋筆記本、顯示器與液晶電視;8代線則主要切割26英寸至55英寸電視用面板,不過也會稍微兼顧少量18.5英寸至26英寸的產品。
截至目前,京東方5代線已經與惠普、聯想、戴爾等全球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在手機領域,它甚至拿下對手三星的單子。而在電視領域,由于覆蓋有限,僅有康佳、TCL、海信等合作伙伴。
6代項目投產后,京東方將大大拓展主流尺寸的電視領域。王東升說,合肥6代廠原本規劃產能為9萬片/月,公司已經決定,將提高到12萬片/月。明年下半年,北京8代廠量產后,將直接覆蓋大尺寸電視屏幕。
王東升說,從市場角度看,明年之后,京東方就不懼怕任何海外同行,“國內市場更不怕”,但是,目前,由于公司有規模壓力,即便技術成熟、達到量產水平,一旦面臨市場熱潮,將很難滿足需求。
京東方還缺乏持續投入。目前,友達、三星每年將營收的5%用于研發投入,京東方目前還太少。盡管如此,記者在該公司合肥6代廠看到,京東方沒有放棄前沿技術的研發,目前電子書面板技術、3D面板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王東升在成都布下的4.5代項目,未來將朝OLED延伸。
但是,抱怨缺乏規模優勢的王東升,卻面臨一個尷尬的矛盾。由于至今沒能扭轉虧損,在6代、8代項目接連投產后,京東方將面臨更大的折舊壓力。
不太熟練的面板操盤手
剛剛才從虧損泥潭走出來的日本夏普,因為美國和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存貨過早,不得不調整其液晶面板的產量。
8月下旬日本夏普宣布,從8月開始調整液晶面板的生產計劃,其位于日本大坂界市的主力生產工廠將在今后的一到兩個月期間下調20%~30%的產能,以緩解海外市場高檔液晶電視庫存積壓嚴重的狀況。
然而,在此消息傳出不久,業界就瘋傳日本夏普的10代面板線將進入停產狀態。日本夏普全球首條正式量產的面板10代線,就是日本夏普位于大坂界市的液晶面板廠。
“10代線不可能停產。”夏普電子上海公司一位內部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10代線是日本夏普的現在和未來的生命線,不可或缺。夏普商貿中國公司有關人士則表示,沒有任何有關10代面板停產的消息。
因為日元升值,日本夏普2009年財年(截至2009年3月31日)業績出現了1300億日元的虧損,而這也是日本夏普自1956年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交易以來首次出現的年度財報赤字。
盡管如此,日本夏普仍然沒有放棄高達40億美元的10代面板線的投資。2009年10月,日本夏普的10代面板線工廠正式投產,比原定計劃提前6個月投產。
得利于10代線的投產,日本夏普的業績節節攀升,到2010財年第四季度(截至2010年3月31日)成功扭虧,當季凈利潤達129.9億日元。7月27日,日本夏普發布的2011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10年6月30日)財報顯示,一季度日本夏普實現凈利潤106.9億日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252億日元。
顯然,10代面板線是日本夏普成功扭虧的關鍵。在夏普產品收入結構中,來自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的銷售收入占據了60%左右,數碼通信、辦公設備和太陽能產品則依然處于成長階段。
“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和價格連續5個季度增長,已經到了調整期。”友達光電全球業務執行副總經理彭雙浪8月31日對本報表示,連續5個季度產能增長,肯定會造成產能過剩,除了日本夏普外,其他液晶面板大廠也在調整中,“這種調整是暫時性的。”
不過,彭雙浪也表示,日本夏普產能調整的幅度,相比包括友達光電在內的面板大廠都要大,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夏普液晶面板工廠原來供應自己的比重較大,而從10代面板線投產后,供應夏普之外的其他電視廠家的比重逐步加大,“對全球液晶面板的需求,以及未來的變化,他們(日本夏普)的經驗還是有些缺乏。”
彭雙浪表示,正是因為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波動大,而且價格也曾崩盤過幾次,所以在液晶面板投入上,只有三星、LG和友達光電的業績累計是賺錢的,其他廠家的業績累計都是虧損的。
“液晶面板價格還在持續下滑。”南京中電熊貓家電公司副總經理周坤昨日對本報透露,目前32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已經降至158美元~160美元,很可能會突破150美元大關。
而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對日本夏普極其不利。因為,日本夏普一向以高品質液晶面板著稱,其液晶面板單價一般比其他廠家要高過10美元左右,如果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自然夏普液晶面板的競爭力則越發減弱。
“國內TCL、海信等主流電視品牌廠家的高端產品也會采用夏普液晶面板,只不過,采用的比例遠遠低于三星、LG、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一位熟悉日本夏普的業內人士表示,包括索尼、三星和LG的高端電視液晶面板,一般都是由夏普提供。
據悉,夏普10代線主要生產40英寸、52英寸、57英寸、65英寸液晶電視面板。除10代線外,目前夏普在日本龜山還有一個8代面板線工廠,而原來位于龜山的6代面板線已經轉售給南京的中電熊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