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及穿戴式裝置風潮興起,讓軟性顯示成為炙手可熱的下一世代顯示技術,也讓面板廠及觸控廠等投入相關技術研發。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軟性顯示器市場需求及商機,工研院(5)日將其成功研發的“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FlexUP)轉于宇威材料科技,以提供獨創的軟性基材,切入穿戴式裝置、車用、醫療等利基市場。
面對全球的激烈競爭,顯示產業挑戰日益嚴峻,為此工研院在95年成立顯示中心,開始投入下世代顯示產業技術開發。而如今,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表示,軟性顯示技術的開發已十年有成,工研院成功開發出軟性顯示重要的關鍵技術 - 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Flexible Universal Plane;FlexUP),未來此材料也將整合進相關材料與設備廠的試量產線。
FlexUP的技術原理是利用預先在載板上制作的離型層(De-Bonding Layer),于其上涂布一層PI(Polyimide)做為軟性基板主體,在通過電子元件制程時,PI會牢牢抓住載板,維持高對位精度,且PI可以耐受制程時的高溫,在完成電子元件的制程后,透過切割離型層區域,即可輕松取下,不會造成軟性基板及其上電子元件的損壞。此一軟性基板處理方式,可以應用在需高制程溫度后,仍可以維持制程對位的精準度,在制程后能輕易地取下,并仍可視應用需要保有其光學特性及其上電子元件的正常運作。
相較于傳統使用PET-ITO制成的顯示面板,經常存有對位精準度差、殘膠問題嚴重、制成耐溫性偏低等挑戰,且由于電阻值大,因此難以應用于大尺寸面板上,而FlexUP采用PI材料,能夠在既有制程下,簡單切割與取下,解決殘膠問題,制程耐熱度可高達450℃,并大幅降低電阻值至30Ω,且對位精準度高。宇威材料科技行銷處協理李中祎指出,ITO的材料特性在300℃高溫以上即能解決易脆的特性,然而PET耐熱度低,因此透過FlexUP能夠讓ITO“由硬變軟”。不過他近一步指出,此材料并不與ITO替代材相競爭,包含金屬網格、奈米銀線等常見的ITO替代材也都能使用此材料來開發軟性面板。
由于臺灣目前仍未有專業軟性基材公司可以協助軟性資訊產品發展,因此無論是顯示面板廠、觸控廠或是設備廠大多對此采觀望態度,宇威材料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伯萍指出,FlexUP能夠用于多用途的軟性顯示上,包含面板、觸控、電子紙、甚至照明,希望能藉此協助客戶開發高附加價值且具差異化的產品。因此,盡管成本較原有PET-ITO較高,但能夠用于車用、醫療等利基市場,創造高附加價值,成本上也有更大的議價空間。李中祎表示,最快將在2015年中可看到采用FlexUP技術的產品上市。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