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基于XX平臺的“智能電視”。
在這之前,公眾早已經被鋪天蓋地的“互聯網電視”弄得眼花繚亂。盡管國產電視廠商對這個能夠打掉外資對手優勢的機會趨之若鶩,但“雙牌照”的政策意味著當前彩電廠商自建的內容平臺還不能申請到牌照,互聯網電視上的非視聽類內容,如游戲、教育、資訊等服務,也可能由廣電部門來監管。在政策上,國產電視無疑受到了“金鐘罩”的保護,但如果國產電視企業無法通過新技術和服務的增值來實現差異化,那么他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電視將成為下一個手機市場?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的融合),數字融合產品將不斷涌現,產品界限更加模糊化。未來,智能系統、觸摸屏、LED、數字高清和3D等技術將被更大規模地應用到不同產品中。其中擁有最大機會的就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
三網融合不但給了家電機遇,也給了IT機會。包括英特爾、蘋果、谷歌、微軟在內的傳統IT廠商開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入到電視浪潮中來,一如他們對手機的投入。而電視產業的智能、聯網和娛樂的特性,正成為每個家庭客廳的終極終端,功能上更是不輸手機。
以手機行業為例,當前業內公認的幾大智能操作系統有Symbian、Android、IOS、WindowsMobile等。業內介紹,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最大的特點是該系統平臺對外的統一開放性。它可以把成千上萬的第三方軟件提供給用戶選擇,根據需要個性化安裝。而目前某些“智能電視”的“開放式平臺”,并未采用業內公認的智能操作系統,第三方軟件也無法由用戶自行選擇。其它系統均有其獨特的優勢,然后相同的就是他們均具有開放性,真正能做到內容,軟件等多元化。
智能電視被扣上“概念炒作”的帽子
“三網融合”推進加速,彩電行業注定無法保持平靜。5月20日,谷歌在美國正式展出“SmartTV”,6月2日,TCL在中國發布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智能電視作為一個全新的彩電品類正式亮相,讓人感覺耳目一新。盡管谷歌和TCL明確表示,智能電視要走向市場仍舊尚需時日,但在將“概念炒作”視作營銷法寶的中國彩電市場,一些急于翻身的彩電廠家已然等不及。
智能電視的精髓在于平臺,用過諾基亞手機,或者iphone等智能手機的用戶都知道,其第三方軟件非常豐富,能夠滿足人們各種需求,并且可以隨心所欲的下載進手機,安裝也非常簡便。然而有些所謂的智能電視“數百種體感游戲”,“千種軟件資源”,均屬偷換概念,生搬硬套。這種行為的背后,是企業在技術開發乏力下,無奈走上短視的概念營銷之路。這種“輕技術積累,重概念炒作”的營銷手法不僅誤導了消費者,對彩電業長遠發展也非常不利。
網絡電視仍是主流 智能電視言之尚早
網絡電視的大范圍普及還沒開始,智能電視的聞聲而至不僅令國內電視產業、網絡監管部門猝不及防,一個又一個的新鮮概念的出現更是令消費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網絡電視和智能電視的區別到底有多大。據業內專家介紹,某種意義上,智能電視可以理解為是一臺傳統的液晶彩電與一個智能手機結合的產物,屬性略傾向于電腦一類。相比之下,網絡電視在享受傳統節目的同時可以通過網絡連接網絡視頻內容,屬性歸類于電視一類。
就目前國內電視的市場而言,網絡電視還是主流,智能電視會對國內家電市場造成沖擊還為時尚早。智能電視定位比較高端,不會短時間內普及到普通家庭。另外,國內消費者要改變傳統的使用習慣,像使用電腦一樣遙控電視可能還需要時間來磨合。如果說是普及尚早,智能電視的入市恐怕都會有問題。去年廣電總局封殺互聯網電視的聲音還猶在耳邊,對于智能電視的推出,業內專家普遍持保留的態度。家電評論專家劉步塵更是直接指出,由于中國對互聯網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性,注定未來智能電視在中國的發展會不會順利。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