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至2010年初,《阿凡達》火遍全球,獲得了超過20億美金的全球總票房。究其原因,除了導演、劇本優秀之外,耗費巨大精力制作的3D視覺效果才是其最佳賣點。高票房的保證也由此而來。
在一片紅海的電視領域,3D無疑令這些嗅覺敏銳的帶頭廠商們看到了希望。隨著今年年初的CES2010上各大消費電子公司的3D相關產品展示,電視領域已經開始了3D之戰。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更是為3D的推廣提供了最好的舞臺,日本的索尼、松下、東芝,韓國三星、LG等均發布了3D平板電視、3D藍光播放機等一系列3D相關設備。索尼和松下這兩大專業攝像機生產商還推出了可以直接拍攝3D畫面的專業攝像機。一時間,電視圈里若不言“3D”,似乎就“OUT”了。
3D時代等離子凸顯技術優勢
作為最終買單的消費者,就像站在海邊的游客,面對著3D電視這場對于他們而言可以用“突如其來”來形容的熱潮,似乎又陷入了“長考”之中。3D電視,是等離子的好,還是液晶的好?它們之間3D效果是否會有差距?新概念層出不窮,哪個更適合自己?我的選擇是合理的么,會不會被很快淘汰?判斷這些,對于大多數非專業人士而言的確有點困難。
在我國,CRT顯像管電視盛行了近30年,近些年逐漸被平板電視所取代。我們熟悉的液晶電視(LCD)與等離子電視(PDP)都屬于平板電視,用“雙胞胎”來形容它們非常恰當:雖然表面很相似,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差別。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素兵表示,國內的3D標準正在加速制定,3D電視的評價更是一個研究熱點,第一,3D畫面要具有優異的動態表現能力;第二,3D畫面要具有豐富逼真的色彩還原能力;第三,3D畫面左右眼感受的亮度、色度、清晰度等指標應具有較好的一致度。而從等離子技術和液晶技術的表現來看,等離子技術在顯示3D方面更有優勢。
實際上,等離子電視在動態效果、色域、色彩數、對比度、亮度、景深層次等方面相對于液晶電視有天然的優勢,其顯示3D畫面時是以二重増低減技術為先決條件的,等離子技術的殘光短螢光體新技術能夠實現逼真的3D影像。而且該技術使2D畫面的動態畫面表現更加完美,等離子特有的優勢使畫面質量進一步改善,總體而言比液晶電視更適合應用3D技術。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曦表示:“高色彩還原性、黑色表現力、大畫面尺寸以及高分辨率,是等離子運用3D技術的四大優勢所在。由于目前松下擁有3D等離子屏的核心技術,使等離子3D電視能夠保證3D高速顯示以及3D特有的一些畫質的要求得以實現。等離子3D顯示技術中有兩項功能是液晶3D顯示技術目前無法實現的。第一,等離子能夠更好地消除3D畫面的殘影;第二,用戶可任意調整眼鏡的方向,而不影響3D畫面的質量。此外,3D電視尺寸越大所感受的震撼力也就越大,而等離子在大尺寸方面產業化有優勢,相信松下152英寸3D等離子電視一定帶給你震撼的視覺效果” 松下電器存儲設備事業室長小雅之也表示,等離子電視特別適合3D電視播放。因為顯示3D效果需要大屏幕,而屏幕越大,等離子技術的優勢越明顯。如果動態解析度不高,就不能實現高畫質的3D影像。
我們知道,3D畫面的實現方式可以歸結為裸眼和眼鏡兩種方式。由于液晶電視“左右畫面交替”技術相對較弱,這充分影響了3D畫面的表現效果。3D影像播放時,刷新率要分拆為兩組畫面,相鄰兩組畫面是跳躍顯示,比如100赫茲僅相當于2D影像播放時的50赫茲,因而其佩戴上3D眼鏡后畫面仍然存在明顯的疊影現象,即左右眼雙重影。而等離子電視采用的是主動式發光技術,佩戴3D眼鏡后可以讓畫質立刻變得清晰起來,不存在拖尾重影,也就更談不上3D領域的“雙重影”而現象了。同時,液晶電視在黑色表現力上的先天不足讓應該是純黑色的屏幕表面可能因為反光等問題變成灰色,因而在裸眼3D表現方面比起等離子電視會有所不如。
當然,3D眼鏡引起的觀看角度問題也值得我們重視。這里的觀看角度指的是3D眼鏡與水平線的夾角問題。由于液晶電視面板采用的是液晶分子偏轉角透光的被動式發光顯示原理,3D眼鏡也是采用液晶分子偏轉角透光的原理,因此當面板的液晶分子與眼鏡的液晶分子成一特定角度時,將完全遮擋光線透過3D眼鏡到達眼球,這個角度就是90度。通俗一點說,3D液晶電視是不能夠側臥在沙發上觀看3D影像的,而等離子電視則沒有這種問題。
等離子回歸主流視界
事實上,市場的運行軌跡也在印證這樣的論斷。在一片液晶熱潮過后,等離子陣營不僅沒有被削弱甚至消滅,反而正在得到強化。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本宮大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松下設在日本尼崎的第5工廠已于2009年11月投產,再加上茂源的工廠,松下等離子面板總的年產能將超過1000萬臺。而在國內至少有三大等離子產業群正在打造之中:包括LG、松下、熊貓分別在華東地區的等離子產業群;日立與安徽鑫昊在華中合作的年產150萬片42英寸等離子面板的生產線;西部地區則有長虹的虹歐等離子產業群。
松下數碼AVC市場本部西口史郎本部長甚至對外表示,預計2010年松下3D電視銷量將達到100萬臺,并占據日本3D電視總銷售量的一半甚至更多比例。同時,松下表示2011年要實現50英寸以上產品全部支持3D,并打算推出40英寸的3D等離子新品,以豐富目前的產品線,到2012年,松下3D電視的銷量將占總銷量的50%。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松下將于7、8月份在中國市場推出50寸、65寸的3D等離子電視系列——VT20C,其采用了松下最新的無限黑面板,可以達到500萬:1的超級對比度,加上等離子電視先天快速流暢的畫面,及配備了可以實現最好實際效果的快門式眼鏡的VT2也許是目前畫質最好的家用3D電視。事實上,這一點從松下P50VT20C 3D等離子電視,包括G20系列等離子一并獲得世界杯最佳收看平板電視十六強的殊榮中也不難看出。
而在此時爆發的3D風潮,讓本就蓄勢待發的等離子陣營看到了重新回到消費者視野的最佳時機。三星已在去年試探性地推出了基于3D功能的等離子電視。長虹目前正在研發的新一代歐寶麗等離子電視就將擁有護眼、節能、全高清、尺寸齊全、無殘影、靚麗超薄,兼有網絡、觸摸、3D等新功能。而長虹宣布50英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中配置3D顯示技術,并將借助自身的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力,海信有可能會于近期推出3D等離子電視。李明旭也表示,三星等離子3D電視將于近日上市。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總裁謝勤益表示即將到來的3D時代,是等離子電視發展的大好機遇,等離子技術的殘光短熒光體新技術能夠實現逼真的動態3D影像。 iSuppli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巖用也表示等離子技術的優勢一直存在,等離子在3D時代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本宮大輔先生表示:“由于液晶電視在表現3D內容時需要更高的倍頻技術,需要增加成本,而等離子電視由于是自發光,因而不存在這個問題。因而從產品品質和成本控制方面來看,3D技術的發展對于等離子電視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市場機遇。隨著2010年技術的進步,等離子機型不僅能將消耗的電量大大的減少,而且還能將具有3D性能的等離子商品推向中國市場,這是一場性能革命。”
等離子王者布局中國市場
對于國內正在進行的如火如荼的等離子“圈地運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產業專家陸刃波指出,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等離子陣營成員的心態越來越開放,相互合作的力度明顯加大,長虹的等離子產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此外,包括海爾、創維等一度投奔液晶的國產品牌如今也開始嘗試回歸等離子陣營。與此同時,全球平板顯示產業也已呈現出向中國內地轉移的趨勢,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等離子產業各環節配套的企業不斷向華東和華中兩地集中,這些都暗示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最適合等離子電視生存的環境,成為全球等離子產業轉移的沃土。
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本宮大輔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松下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并非常愿意見到中國本地盡快形成相對完整的等離子電視產業鏈,如等離子材料的本地化等。當前,對于正在生產等離子面板的中國企業長虹,松下提供了很多幫助,其中包括技術合作和人員交流,以期中國盡快形成等離子產業環境。此外,松下還積極響應中國政府正在推行的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政策,積極參與其中,開發出適合農村地區的產品。
本宮大輔還表示,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工業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提出了平板電視等離子產業鏈建設要推進國產化并鼓勵電極材料、熒光粉、濾光膜等企業促進等離子產業鏈和材料研究開發的投入,從中也可看到中國政府對這一產業的關注,并以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對其未來進行規劃,中國等離子產業鏈建設將會健康發展。
應該說,3D是圖像技術從黑白變為彩色、標清變成高清之后的又一次革命。隨著3D攝制、播放設備不斷發展,必將成為未來圖像技術的重中之重。也許在幾年后,3D就會像現在的高清一樣,成為人們所熟知的產品。另一方面,伴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消費者心態的日漸成熟和理性,以及等離子電視在3D表現上的天然優勢。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等離子產業的春天已經為期不遠,中國市場這種液晶絕對強勢、等離子過于弱勢的僵局也終隨著3D電視的發展而終將被打破。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