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華顯示網 > 雜志專欄 > 雜志期刊 >

      Smart TV應用環境與技術發展

      編輯:kathy 2011-12-12 15:00:19 瀏覽:2327  來源:《國際光電與顯示》

      文/本刊整理

        隨著網絡應用匯流趨勢持續蔓延,3C產品也展開全面性的連網應用風潮,包括手機、PDA、電視等消費性電子市場皆出現強調連網應用功能的產品設計,尤其電視連網應用方面,Apple與Google兩大陣營持續投入資源,讓大量運用連網技術的Apple TV、Google TV的實用價值大幅提升。

        以往的3C產品應用戰場,通常鎖定在換機周期相對較短、單價較低廉的行動電話、筆記型計算機等產品,如今Apple、Google已將戰局逐步延伸至顛覆傳統電視應用模式的Smart TV市場,不僅將內容產業帶向數字化后的新競爭情勢,同時也讓電視加速邁入全面數字化應用環境的新境界。

        

        Apple TV、Google TV引爆Smart TV市場熱潮

        綜觀Smart TV市場,在2011年之前的發展形式,受限于電視連網應用風氣尚未成形,Apple TV、Google TV采取以OTT(Over-The-Top) Box形式,讓傳統電視機擴充連網的能力。而OTT Box有別于往昔的(Set-top-box)架構,傳統電視數字化的另一項產品(Set-top-box)(數字機上盒),是屬于相對封閉的系統環境,多數為內容供貨商如區域有線電視臺、區域內容服務業者,針對其內容服務利用數字技術傳輸、轉換內容形式的一種中介設備,當用戶脫離該服務商的網絡時,數字機上盒的硬件功能自然無法與其它內容服務商介接,即便部分Set-top-box提供連網服務,也僅止于有限的特有綁定之網絡視頻、電郵應用服務。

        

        OTT Box開放系統 擴張數字電視應用價值

        相較于Set-top-box數字機上盒,OTT Box的特殊之處在于其開放式的系統平臺,例如,Apple TV除自有之影片租賃、音樂下載應用外,還提供YouTube...等網絡應用服務,而Google推出的Google TV,更是以Android為系統底層架構,利用OTT Box的介接形式,讓傳統電視具備相對完整之Internet資源接取能力,而不會有綁定特定內容服務商的應用限制。

        OTT Box與Set-top-box除在系統的開放性課題外,其實兩者在硬件設計方面的技術差距極小,OTT Box采取傳統電視升級掛接的設計形式,即必須具備視訊轉換、連網信息運算/處理、儲存、網通……等技術整合。

        延續前述,現階段多數Smart TV應用,如Apple與Google的產品形式,礙于初期市場接受度與TV換機周期相對較長(至少4~5年),初期均以OTT Box形式推出外掛型的產品,使用方式為利用HDMI或是AV視訊端子介接傳統CRT TV或LCD TV,另一端則在OTT Box預留Wi-Fi、有線網絡,讓TV可呈現Internet數字內容,但2011年已有TV業者推出所謂Internet TV,即TV本身內建OTT Box的網絡接取與運算處理能力,亦考驗家電業者對于整合網通技術模塊之技術實力。

        平臺擴充與整合 提升Smart TV應用價值

        再來檢視Smart TV產業的市場狀態。往往會有人認為Smart TV與Internet TV近似,其實兩者差異在于Internet TV為單純具備連網功能的電視設備,而目前廣義的Smart TV,為具備運算、數據處理與部分操作系統應用能力之整合性的TV應用環境。

        例如,Google TV為Android嵌入式操作系統與連網功能之結合,Apple TV為iOS與連網、TV視頻轉換功能結合,因此相較于網絡電視、互聯網電視(Connected TV)為僅具Wi-Fi或以太網絡連網功能的電視設備,Smart TV更多了連接網絡服務平臺Internet Service Platform之擴充應用,加上嵌入式系統的整合,可讓電視設備提供更豐富的加值數字內容。

        例如,透過App Store、Android Market機制,此擴充后的TV應用功能,與早先的IPTV營運機制有很大的差異性,但又呈現部分應用型態重疊但內容服務互不抵觸的應用形式。

        Smart TV可以將服務架構區分為Content、Service Provider、Device三端,在Content方面,透過Smart TV的連網功能,電視的數字內容來源不限區域性有線電視服務業者,可以擴展至Internet現有的內容服務業者,提供經由標準頁面或針對OTT Box設計、系統架構最佳化之數字內容服務,可以是數字化的電視節目(如BBC、NBC、CBS、HBO),也可以是原生的網絡內容(如Netflix、Hulu、YouTube視訊)。

        Service Provider方面,可以是現有的寬帶網絡服務商、電信營運商,例如AT&T、VZW……等,或是現有的網絡服務業者,例如Google、Yahoo……等,甚至是家電品牌業者也投入Smart TV的數字內容平臺建置,例如Samsung、Sony、Skyworth……等。

        在Device方面,除使用者自行增設之OTT Box Device來擴充TV應用功能外,經由Service Provider套裝產品或是獨立型的加值設備形式,提供OTT Box Device也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應用方案,反之由傳統電視家電業者提供的設備,即傾向于采整合TV與Smart TV應用功能之Smart TV產品,一來透過平臺服務來刺激裝置銷售,二來也能自原本就相對微利之電視銷售,利用網絡服務、加值服務擴充產品銷售的附加效益與收入來源。

        檢視Smart TV供應鏈

        就目前較普遍之OTT Box Device來觀察Smart TV的供應鏈,可以將Smart TV供應鏈拆分成3個形式,在網絡寬帶應用持續普及的狀況下,加上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發燒,相對也讓網絡視頻服務業者能見度不斷提升,例如Hulu、Netflix、BBC iPlayer……等,就提出有別于電信營運商主導之IP TV連網電視的應用型態,直接接觸更廣大的Internet用戶族群。

        尤其在Google TV、Apple TV產品推出后,OTT Box設備需求增加,而OTT Box的構成形式相當多元,目前可見的整合方案可以是Blu-ray Player的整合附加功能,也可以是TV Game Console的應用功能,或是其它可供外部連網之OTT Box產品。

        而Google TV主導之Companion box,目前投入的業者相當多,多數均集中于PC相關外圍的制造業者或是PC業者,Google Companion box主要是與Intel進行合作,實行Intel Atom-Based之CE4100處理器,再搭配Wi-Fi或以太網絡連網。

        另一個較大的產品供應鏈為Apple TV。Apple TV的第1代產品采用Intel PentiumM方案,搭配整合顯示芯片、I/O控制芯片、色差輸出端子,而第2代的Apple TV則改用ARM-Based之A4嵌入式處理器,新增HDMI數字輸出接口,OTT Box單價下修至99美元,內容來源則與Netflix、ABC、Fox整合串流影音租賃服務,目前該平臺所提供之高畫質電影單價最高為4.99美元,電視節目單集0.99美元。

        至于現有的網絡影音服務業者,如Boxee、Roku、TiVo、VUDU...等,另有付費在線影片業者Netflix、Amazon Video,與免費影音視頻網站YouTube、Hulu、PPStream等,其Internet用戶已有完善之使用體驗,透過OTT Box將娛樂平臺與網絡視頻應用體驗轉移至客廳的TV上,亦成為目前在線視頻應用的熱門項目,挾其原生或是第三方授權之數字內容重新整合與在線銷售優勢,其對Smart TV市場之影響力亦不可小覷。

        

        Smart TV加值應用 創造更多產品可能性

        Smart TV趨勢也將帶動外圍硬件需求!Smart TV除了是1款具備連網能力之OTT Box之外,其關鍵組件包括Wi-Fi與以太網絡整合組件,另在應用數字內容方面,由于OTT Box或整合型Smart TV本身,在于擁有完善之運算能力加持,也同時衍生更多應用服務。

        例如,整合OTT Box的Video Cam裝置,可讓TV提供視訊會議的應用項目,而部分OTT Box可能僅具以太(有線)網絡功能,也會需要如Wi-Fi Dongle的擴充模塊。此外,部分家電大廠設計之OTT Box連網應用,直接與旗下既有之Blu-ray Player整合,成為其附加功能的一部分。而網通大廠則可發展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產品,開發各式可擴充現有OTT Box功能之網通設備。

        除外圍裝置的整合應用趨勢之外,還有其它更亮眼的應用方式,例如,目前已有芯片業者嘗試將MEMS體感(Motion Sensor)進行整合,只要用戶實行具此技術之Companion box或Smart TV,就能利用最新穎的Motion Sensor技術來進行游戲與裝置之操作控制。

        在2010年,Smart TV、OTT Box等產品均較重視、強調其連網功能,2011則轉向更緊密的整合應用,包含外圍裝置擴充功能、網絡數字內容的接取匯流,而2012年預料將會是Smart TV更深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OTT Box產品逐漸式微,轉而強調高度整合的Smart TV產品大量推出;在數字內容來源端的介接服務,也會有大型3C家電廠商建構的網絡內容應用平臺或是原生數字內容平臺,針對Smart TV提供更豐富、更完善的應用服務。

        TV品牌導入Smart TV應用日趨積極

        現有多數Internet TV應用,基本上除了付費電視、隨選下載服務外,大多還包含了社交網絡或是TV娛樂應用,而在2010年第3季的Google TV發表與相關產品推出后,使Smart TV的應用更符合消費者的期待,不僅是單純具備連網能力的TV,更是具備嵌入式系統、可由消費者自行透過在線軟件商店購買、下載應用程序的途徑,來擴充Smart TV的應用功能。

        尤其在Google TV方面,Google Service基于智能型手機嵌入式系統的成功,與其系統倡導之平臺開放性概念,讓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滲透率,皆擁有更快速的發展基礎。反觀同樣也是在智能型手機爆紅的Apple iOS陣營,即便iPhone熱賣,但因Apple TV在內容與服務平臺的開放性與擴展性方面較Google TV有更多限制,即便Apple TV已備妥在線影音租賃、免費視頻應用等多項服務,但在家電廠商多半以Google TV平臺為優先整合考慮下,Apple TV的市場影響力能否受惠于iPhone熱賣的光環效應,仍須持續密切觀察。

        截至2011年10月,Apple TV仍采OTT Box形式為主,必須由消費者自行購置設備、自行安裝與設定,在發展終端應用方面可能較能推展至一般大眾。相對的,在Google架構下的Smart TV,目前已有多元的發展條件。

        例如,Google挾其于Internet大獲成功之應用服務,如Gmail、Google Doc...等,再將智能型手機的使用者經驗擴展、延伸至TV應用環境,加上目前已有國際級家電業者相繼投入發展以Google TV平臺為基礎之Smart TV,如Sony、Samsung、LG、Toshiba、Philips、Vizio...等,在擴充應用方面將會轉趨明朗,也會較Apple TV有更豐富多元的發展條件。

        高清影音傳輸盛行 對無線網絡之要求更嚴苛

        發展Smart TV的關鍵,由于大量的數字內容均來自網絡,因此設備的連網質量,直接與用戶的使用體驗劃上等號。簡單的說,就是用戶若感覺網絡聯機質量不佳,Smart TV的實際使用體驗也會跟著打折扣。基本上,目前Smart TV所使用的無線技術,截至目前為止,仍與PC、NB產業所實行的無線解決方案大同小異,大多數的設計仍以802.11n為高標,但在未來數字內容持續朝高清規格、高畫質要求發展,甚至要達到3D視訊直送要求,若內容來源為因特網,則過慢的聯機速度勢必會造成困擾。

        目前可用的無線解決方案有Wi-Fi(802.11n)、WiGig、WHD(Wireless HD)、WHDI(Wireless Home Digital Interface)...等,事實上,未來應用之大量Video無線傳輸需求,即WVAN(Wireless Video Area Networking)對于網絡質量,尤其是針對視訊傳輸要求較高的QoS機制更為重視,若單單沿用原先PC/NB平臺的無線技術,極可能難以符合Smart TV對網絡質量的高標準要求。

        另一方面,無線化的高畫質內容傳輸,也是Smart TV的另一大議題,此指利用Wireless技術去取代實線HDMI傳輸視訊、音訊的技術,此領域的無線技術有WHD、WHDI與UWB(Wireless USB),正因為目前HD視訊為1,280 x 720p,至少需要0.8 Gbps傳輸效能,若以Full HD 1,920 x 1,080p,即需要至少1.7 Gbps,另在有效傳輸距離的要求上也必須達到10~30公尺,以因應家用環境的影音無線傳輸需求。當然,若再加上目前相對熱門的3D視訊,其無線應用的設計難度勢必大幅增加。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國際光電與顯示》201112月刊,歡迎訂閱!

        訂閱咨詢:0755-86149014

      標簽: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四虎精品影院4hutv四虎|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蕉久影院伊人影院|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xx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