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地震、巨大的海嘯和令人聞之色變的核輻射,讓日本損失慘重。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島國,近些年來經濟發展增長乏力,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政治局勢變化不定,在突然而至的天災人禍面前,雖然民眾看起來非常冷靜,整個社會秩序井然,但人們仍在擔心,何時才能真正走出災難的陰影?尤其是福島核電站核泄漏狀況不斷升級,人們更是有著越來越多的疑問和無奈。
與此同時,另一場“地震”的沖擊波已然在全球化的扁平世界里迅速傳導開來。全球多家汽車廠商宣布部分工廠減產甚至停產,眾多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不得不重新調整生產周期,以應對供應鏈上不確定的未來。在如今高效運轉的全球化經濟中,日本在汽車制造、電子元器件等眾多領域占據著全球產業鏈上至關重要的環節,這一場復合型災難強行改變了全球的產業鏈條的運行節奏。
全球制造業企業在忙亂中不斷調整的同時,產業余震正在波及越來越多的層面,能源、運輸、農業、金融等眾多領域都因為這次地震而不得不做出改變。與地震海嘯那種自然界的災難相比,這一場“地震”并不那么明顯,有時看起來略顯隱秘,但是其沖擊力和顛覆能力卻不容小覷。也許某種程度上,它可能改變全球產業分布版圖。
在此,我們試圖勾勒出這一場“地震”中,全球化產業和經濟世界里的忙亂場景。但是產業鏈的復雜和精細程度,信息的不對稱,數據的沖突與雜亂,讓這次描述困難重重。有人預測日本的GDP將會因此損失2%,有人說是1%,有人則更樂觀地看好日本重建帶來的經濟增長機會。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和資料中,大家似乎都在猜測,誰也沒有確定性的答案。但在眾多的采訪中,一個答案是確定的:一場由此而來的全球性的產業和經濟變革正在發生。
也許,兩個月之后,HTC現有的80天備料就要用光了,這些備料大部分來自于日本。可HTC今年大干一場的雄心卻早已路人皆知,2010年產量2470萬臺,2011年內部目標據說要達到5000萬臺。3月底,按照既定時間,HTC臺灣及內地高層齊聚上海,重定組織架構,以全面配合產銷目標的達成。會議上的重要議題是,怎樣評估并解決日本大地震帶來的產業鏈斷裂問題。
誰都不能做“無米之炊”的巧婦。許凌也做不了。她經營一家化妝品貿易公司,3月25日又被日本化妝品公司通知“延期10天交貨”(此前已經延期10天)。“由于核輻射問題,中國政府還在加強對日進口產品的海關審查力度,真不知道10天后這些貨還能不能進得來。”像很多囤貨的經銷商一樣,許凌這次特意比往常多下了一半的訂單,但能不能到貨,誰也說不好。
兩個月以后?許凌不抱什么希望,“應該更成問題,水源都污染了,拿什么做化妝品呢?”她已經開始把重心轉向歐美系產品。只是像她這樣可以調整生意方向的企業并不多。在日本地震的影響下,全球各國的汽車生產商因缺少日本汽車零配件,不得不放慢了腳步,停產或減產聲不絕于耳。
在很多產業鏈條中,日本幾乎都占據源頭的位置。iPad2有5個核心部件來自日本,沒有日本的工廠生產,iPad2只能面臨斷貨的噩運。地震發生后,一夜之間,在香港水貨市場,原價829美元(約合6465港元)的64GB3G版iPad2已經被炒到接近1.5萬港元(約合12634元人民幣),是美國市場零售價的兩倍多。(目前已回落到正常價位)
更可怕的是,現在產業鏈的吃緊態勢還只是剛剛開始,一旦存貨用完,如果日本工廠的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對于全球產業來說,那也許是另一場無比嚴重的地震。隨著核事故的愈演愈烈,日本是否真的會被世界隔離在外?自然界的地震余波能量耗盡之后,另一場產業地震將在全球范圍內發生。這究竟會波及多少產業鏈的細節?誰能說清楚呢?
被震散的零配件
索尼集團CEO霍華德·斯金格坐著輪椅,從東京飛回紐約,他準備做一次治療背部椎間盤松脫的手術,時間都已約好。他離開時心情輕松,因為此前索尼剛剛公布了集團架構調整的新計劃。但就在他到達美國的那一刻,電話那頭卻傳來了“日本大地震”的消息。
受災最嚴重的日本東北部地區,一直以來是索尼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接到電話時,索尼在該地區的一家生產藍光光盤的工廠、一家研發實驗室已遭遇洪災,大約1100名員工被困在高層的屋頂。
毫無他法,斯金格推遲了手術時間。即使后背非常疼痛,但他還是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指揮救災行動。索尼副董事長中缽良治和另外兩位在日本負責生產和物流的高管側重被困員工的救援工作,他們搭乘租賃的直升飛機飛往災區向被困的索尼員工投放飲用水、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索尼在全球有41家工廠,80%的利潤都來源于日本以外的市場。但斯金格和中缽良治的行動表明,此次地震對索尼來說不是小事。3月22日,根據官方消息,索尼在日本仍有11個工廠暫停生產,其中包括生產數碼單反相機鏡頭和手機的美濃加茂工廠,生產攝像機、數碼相機的幸田工廠,生產光學部件的登米工廠Nakada等等。
這意味著其一,索尼生產受挫,利潤受損;其二,索尼的很多整機將缺乏重要零配件(光學部件、鏡頭等),這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索尼部分工廠的停產會影響整條數碼相機產業鏈。
資料顯示,目前日本品占據全球數碼相機8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中的重要零組件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影像傳感器主要由索尼、松下及夏普提供,合計市場占有率在90%左右,控制著全球數碼相機市場的命脈。日本企業喜歡將高端產品和核心的技術留在日本國內,索尼當然也不例外,這或許才是斯金格著急的地方,日本境內的關鍵零部件生產決定著索尼全球工廠的源頭供應。
索尼還不是受影響最大的。尼康和佳能專門生產曝光設備的工廠都位于重災區。據尼康官方消息,這次受損最大的仙臺NIKON以及宮城NIKON一個月后方可恢復運作。福島佳能宇都宮事業所也處于停產階段,何時恢復生產還沒有明確時間。松下也有一個工廠位于震區,已經停產。
類似于數碼相機這樣的行業,還有很多,汽車業亦是較突出的一個。截至發稿時,日本宣布停產的汽車工廠已經多達30家以上。高盛集團估計,僅豐田汽車日本部門停止運營,每天就將損失7200萬美元以上的利潤。更嚴重的同樣是對上游零配件的影響。廣汽豐田稱,“根據我們對零部件庫存狀況的調查,基本上15日之內都不會受影響。至于后續影響,須進一步評估確認。”
不僅日系汽車,整個全球的汽車制造業都在其波及范圍之內。比如,大眾和福特系的部分產品匹配的就是日本愛信自動變速箱;日本電裝的系列零部件產品,也為寶馬、大眾等非日系廠家配套。
這就是本次地震帶來的真正威力:它已震散電子產品及汽車業的上游零配件,即將引發多條產業鏈的斷裂。
有這樣幾組簡單的數字:日本半導體企業的銷售額占全球市場銷售的21%,2010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企業有5家;日本的FLASH存儲器產量約占全球的36%,DRAM存儲器產量約占全球的14%;日本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硅材料的主要生產國,信越、SUMCO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半導體硅片供應商,兩家公司合計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其中信越公司因地震停產的白河工廠(位于福島縣),其產量占全球半導體硅片生產量的22%左右。
更可怕的是,日本在半導體領域還能再往上游追溯:用于基板之上,連接芯片以及印刷電路板的BT樹脂,更是被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所壟斷,兩家的BT樹脂產量占全球90%以上的份額。
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行業有著深入研究的北京水清木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杰,簡單地梳理出一條大致的產業路徑:三菱瓦斯化學的BT樹脂運到臺灣的景碩以及欣興電子,以制造IC基板;封裝公司如日月光、矽品則會把芯片連接到基板之上;內地的代工廠商,如富士康就會把上述零組件組裝成為最后的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三菱瓦斯是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這條路的起點。可惜在日本大地震中該廠受災嚴重,最新的消息是:該廠BT樹脂4月上旬也只能復產震前的25%,第2階段生產的計劃正在研討中。
封裝廠商一般備有一兩個月的BT樹脂庫存。如果兩個月后BT樹脂仍不能正常供貨,大部分智能手機將無法生產。從BT樹脂到硅材料再到芯片,最后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恰好說明了,日本企業在這條漫長的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不可替代。
像BT樹脂一樣幾乎完全由日本控制的材料還有ACF——LCD面板模塊驅動IC貼合用異方性導電膠。據MIC數據,日立化成及Sony Chemical的ACF全球市占率達九成,目前臺灣面板廠的ACF皆來自此兩大廠商,臺灣廠商目前ACF庫存約一個月,受核泄漏危機和限電影響,如不能快速恢復生產,臺灣面板廠將因缺料而無法生產。韓國面板廠商、中國面板廠商也會面臨一樣的境況。
制造企業不安 經銷商躁動
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廠房,靜靜地躺在深圳,等待著8月份的投產。TCL集團是它的主投資方。從2010年初正式開工至今,為了盡快填補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的空缺,TCL竭盡全力趕工期,按照計劃本可以提前一個月投產。但日本地震的突然來襲,打亂了所有步伐,廠房內80%的設備、技術、零部件需要從日本進口。
張海濱是日本旭硝子公司派到中國內地進行商務對接的主要負責人。地震發生后沒幾天,他便被東京總部派到中國,第一個去的就是華星光電。未來華星光電所用到的玻璃就來自于旭硝子。旭硝子官方消息稱,“受到此次地震影響只有中小尺寸液晶用玻璃基板,因此對整個平板顯示器業務的影響有限。”其中所說的中小尺寸工廠是指,AGC Electronics郡山工廠(福島縣郡山市),目前生產設備部分受損,正在努力恢復。
張海濱此次來華,其目的也就是為了向TCL、京東方等需要旭硝子玻璃的面板企業說明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采用浮法工藝制造玻璃,是從一塊大玻璃上切出所需要的尺寸。現在的情況是,制造液晶玻璃的工廠并未受損,只是一個負責中小尺寸后道加工的工廠受損。”張海濱極力講清楚旭硝子的現狀,“TCL、京東方需要的都是大尺寸后道加工,這個是沒有受損的。現在需要確認的是何時把玻璃送到深圳的問題。”在完成對TCL的商談之后,張海濱回到了旭硝子上海公司。
與TCL對接的,豈止旭硝子一家,它涉及數百家日本供貨商。好消息是,3月28日第一批設備已經進廠安裝。“后面還有很多供貨商,我們在做最后的努力。”TCL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也說不好是否能按時投產,“好在我們之前趕了一個月的工期。” 但是,最近爆出的核泄露升級事件又令交通運輸增加了難度。
如今,液晶電視整條產業鏈都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日本是LCD 產業的鼻祖,雖然其液晶面板的產能僅占全球的15% 左右,但在玻璃基板、濾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等原材料環節卻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中玻璃基板產量占全球的60% 左右,擁有旭硝子、電氣硝子、板硝子等企業,美國康寧的第一個海外工廠也建在日本;濾光片產量占全球的65% 左右,全球前兩大濾光片企業——凸版印刷和大日本印刷都在日本;偏光片產量占全球的近50%,擁有日東電工(全球最大的偏光片廠)、住友化學等企業;高檔液晶材料產量占全球的近40%,擁有Chisso 和Rodic 兩大企業。
這些企業在此次地震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而且最嚴重的是,除夏普、日東電工、住友化學幾家企業外,其余的日本面板企業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廠商目前均未在中國開設工廠,國內很多液晶電視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未來形勢看不清。”索尼也在公告信息中強調,“由于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情況影響”,只好暫停生產。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此前臺灣和韓國面板生產商一直供過于求,也就是說現有的存貨還能保證一段時間的運營。
等待日本復蘇的不止液晶電視制造商。即便是性感十足的蘋果公司,也不得不等著旭硝子中小尺寸玻璃加工廠的恢復生產。iSuppli公司稱,蘋果iPad2代平板電腦的5個部件在日本制造,有可能受到地震影響。這5個部件分別為東芝公司制造的Nand閃存芯片、爾必達存儲公司生產的動態隨機存取內存、AKM半導體公司生產的電子羅盤、蘋果日本分公司生產的系統電池以及可能由旭硝子公司負責生產的觸摸屏套料玻璃。
3月25日蘋果公司向25個國家和地區開始發售iPad2,其中日本地區被推遲。但很多分析師認為,即便開始發售,在日本地震的影響下,能否及時供貨是個非常大的問題。蘋果為保證iPad、iPhone生產線得到充足穩定的觸摸面板供應,正在同臺灣廠商洽談,考慮上調報價。蘋果目前已經占據了全球觸摸面板需求量的60%,如果再提高報價,其他中小規模的廠商將更難以較優惠的價格得到觸摸面板供應。在平板機、觸屏智能手機的競爭中,蘋果的成本同樣也會不降反升。蘋果該怎樣應對這些棘手問題?
與制造廠家相比,銷售商此時卻異常興奮。地震發生的當天,HTC中國區銷售經理楊光(化名)便接到代理商的電話,詢問智能手機是否會面臨缺貨的危險,因為其主要芯片來自日本企業。按照正常的程序,楊光接到訂單意向,會立即向臺灣總部詢問供應鏈的情況。這次楊光從總部得到的消息說,80天內的備料沒有問題,但之后的供應鏈狀態說不清楚。“80天的備料意味著,現在下單,兩個月后可以正常交付。”代理商心里的小九九十分清楚,兩個月后貨品緊張,他便可以囤貨居奇。楊光稱,現在大多數代理商都在增加訂單。
需要強調的是,HTC代工出身,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規模大,今年定的目標高達5000萬臺,翻了近一倍,所以在備料上會預留更大的量。而那些小的手機企業,備料量肯定要遠遠小于80天。那么,日本半導體的受災,必然將大面積影響智能手機企業的生產。終端產品的漲價似乎是大勢所趨。
市場很快也對數碼相機產業鏈的斷裂做出了響應。銷售人員會告訴你,現階段單反機型的報價都是當日有效。在網站銷售的日本產的數碼相機也出現了明顯的價格漲幅,如某網站在地震前的3月8日,尼康D700數碼單反相機的報價為14099元,而到3月17日漲到14999元,3月18日更是漲到了15699元。
價格在缺貨的恐慌中上漲。作為化妝品的經銷商,許凌不好意思地承認,“我也想多囤點貨,好賣高價錢。”就地震這幾天,她經營的化妝品產品價格已經有了3%的漲幅。日益嚴重的核輻射讓她意識到,“現在日本企業能出貨的就趕快出貨,就怕存貨都不出來砸倉庫里。”目前,自己主要經營的兩個日本化妝品品牌珊娜(SANA)和求姿(JUJU),在通知她貨品延期交付的同時,也表明出貨價格將降低5%。“廠家這樣做就是怕后面出不來貨,讓經銷商多訂貨。” 許凌自嘲,“我這個每年銷售額只有幾百萬元的小經銷,苦于沒有資金周轉,而不能大批囤貨。”不過,這里也有個風險,下了訂單,打了預付款之后,萬一貨真的出不來,怎么辦?
貨出不來,武田英孝卻也回不去。武田是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北京事務所的所長,來北京1年多了,自從春節過后就沒回過東京的家,這次地震讓他更加忙碌得沒有時間回家看看了。他的工作任務是,每年協助總部與中國政府溝通制定相關產品和環境標準,同時要聯合中國方面到日本舉辦一些研討會和大型展會。年初時定下了兩個會議:每年舉辦一次的東京電子展和4月中下旬與工信部一起在東京舉辦的研討會。
地震發生后,他先確認了好消息:正在制定的兩國電子產品標準仍在有序地進行。但令他頭疼的事情隨之一一襲來。東京電子展已經確立了日期(10月4日~8日),但接下來的推廣活動戛然而止;與工信部的溝通也變得困難起來,因為誰都在確認日本地震和核輻射真正的危害性,4月中下旬的會議很自然地脫了檔。他本打算借4月的這次會議,回一趟家,現在看來也成了泡影。
在重建中尋找替代者
3月22日,日立家用電器家電營業本部部長郭田劍在上海收到總部發來的郵件稱,地震后停產的日本櫪木縣和茨城縣兩家工廠已于當天恢復生產。地震發生后,日立便立刻停掉了茨城縣周遭的6個事業所,其中包括電力系統、城市開發系統、信息控制系統、汽車系統等領域。
與此同時,日立制作所在位于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總部設立了“大規模地震對策統括總部”,對受災地區及客戶的恢復進行支援,收集員工、家庭及各基地的受害信息、研究并實施相應對策。
郭田劍覺得,日立制作所是一個百年企業,有著很完善的危機應對體系,“只要物流運輸、上游原材料沒問題,日立工廠很快就能恢復到地震前的產量。”據他介紹,得益于完善的組織架構體系,日立在恢復生產的同時已經于4月初成立了“日立集團賑災商業負責本部”。這個部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既有賑災的作用,又有尋找災后重建商業機會的作用。日立還有大賺一筆的欲望。
這讓記者想起不久前曾致電合肥三洋董事長金友華時,他洪亮的聲音完全聽不到為地震擔憂的任何情緒,“我們開始備貨了,日本很多企業開始啟動災后重建工作,訂單陸續增加,量不得了!”金友華用特有的安徽口音傳達著自己的興奮。合肥三洋,是榮事達集團與三洋合資的企業,成立之后便陸續承接了三洋的各項技術和關鍵部件生產,在零部件上基本不依賴日本。
所以,郭田劍提醒記者注意,“傳統家電制造與電子產品的產業鏈有所不同,后者是集成式的,上下游分得清清楚楚,整機就是一個組裝過程,但是前者一般都會形成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結構的大公司,各種原材料也自己生產,而且分散在全球各地,可以平衡協調。”
確實如其所說,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大多數生產商都有完整垂直產業鏈,80%甚至100%的零配件都能自配。而國內彩電或智能手機領域,60%左右的核心配件需要依賴進口。
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范先生也表露出了類似的觀點,“美的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度很低。”不過地震之后,他還是緊急去上海拜訪日本各企業,因為很多高端變頻空調產品中使用的IGBT變頻模塊需要從日本企業進口。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主要提供商三洋在越南有生產基地,而且由于美的空調量很大,供應商也會保證優先供應。
“我們全年空調銷售的總目標是3500萬套,這個月(3月)排產就已經達到350萬套。”這是美的的規模優勢。此外,高端變頻空調在國內所占市場份額也只有幾個百分點,大部分中低端變頻空調的IGBT模塊都可在國內找到供應商。
從目前行業內傳出來的消息也可以看到,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三星就很少提及地震的影響,而完全輕資產模式運作的蘋果公司則要處處受制。同時,中低端產品受日本上游產業鏈的影響,要小于高端產品。此次地震,似乎給制造業提供了兩個參考:完整產業鏈的控制對每個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尤其是集成式生產的電子產品領域;每個工廠都應該擁有覆蓋高、中、低端的產品線。
制造業也在思考“替代”的意義。一種“替代”是,將那些缺了日本不可的原材料替換成別的材料,比如業界目前正在努力尋找ACF和BT的替代品。另一種“替代”是,將工廠轉移到別的國家。無論是哪種“替代”,都在表明一個事實:產業鏈的重構已如箭在弦。
跟很多人相比,小松正文是幸運的。當大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襲擊他的家鄉日本宮城縣(相當于我國的省)氣仙沼市的時候,這位遠洋捕魚船“第八昭福號”的船老大正因為燃料補給問題,指揮捕魚船駛向巴厘島。
他和船員通過衛星傳送的新聞得知消息之后,“家鄉和家人”成了他們心頭最大的牽掛。小松的確幸運,他的家人因為躲避及時、避難場所位置較高從而逃過此劫。然而,氣仙沼市的其他人則沒有這么幸運。這個和我國浙江省舟山市結為友好城市的小城,是這次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三分之一的城區被海嘯吞沒,剩下的則因燃油庫爆炸而遭遇了一連串的火災,相鄰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又因核泄露導致人心惶惶。隨著日子的推移,遇難和失蹤者的數字在不斷上升,還沒人能說得清這個城市到底失去了什么。在諸多媒體的報道中,都使用了“全毀”這樣悲涼的詞匯來形容這個城市。根據氣仙沼市政府網站公示的內容,在大地震二周后依然有1.5萬人生活在市內100多處避難所中。
氣仙沼市是日本重要的漁業基地,捕魚的歷史已有300年之久,也是近年來新興的觀光城市。大災過后,盡管小松等人相信“活著便有一切”,但回到家鄉后要面對的問題卻一個比一個嚴峻。“第八昭福號”所屬的船社臼福株式會社本部,已被海嘯沖成了瓦礫。即使是在震前,捕魚業者的日子也不好過。燃油價格高漲和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讓近年來氣仙沼市的遠洋漁船公司不斷倒閉,活下來的公司船只數目也在不斷減少。氣仙沼市擁有遠洋漁船最多的宮城縣北部漁協,2006年便出現了難以為繼的危機。漁協所屬的船只在十年內從原本的40多艘減少到了27艘,并且一直身陷連燃油費成本都收不回來的財務危機中。
1980年的氣仙沼市還有9.2萬人,震前這個小城人口只有7.3萬人左右。在小松所從事的漁業中,近三成的勞動者62歲以上。大災之后的小城,一方面要面臨人口銳減帶來的雪上加霜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另一方面要面臨核污染帶來的附近海域輻射物質超標,魚類的出口和內銷以及近年來興起的觀光業都將陷入停滯狀態的現實。
這個小城是當今日本社會的一個縮影。在經濟低迷、老齡化等問題困擾著日本失去兩個十年之后,這一場天災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嚴重損失,它還將引發社會政治經濟層面等一系列問題。
核能源之惑
由于地處地震帶,20世紀以來日本遭受過的7.8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5次之多。這次9.0級地震更是日本觀測史上最大的地震。地震、海嘯和火災,在日本俗語里是和“老爸”一樣可怕的三件事。但在這次災難之后,最令人感到可怕的卻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帶來的核泄漏問題。由于長期運營、由于東京電力的管理失控、由于菅直人內閣的執政經驗不足等諸多原因,這座常常冒煙放出核輻射物質的核電站在震后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也帶給日本人從未有過的恐慌。
34歲的房曉曼,在東京已經學習工作了近10年。3月14日,她買了比平時往返機票還要貴很多的單程機票,和老公帶著兩歲的孩子回到了國內的娘家。正在休假的她,每天都要關注日本震后核輻射的問題,她覺得“政府和媒體都沒有說實話,不知道事態到底多嚴重”。眼看假期即將結束,由于工作所需她必須回日本,但要“把孩子留在國內”。即使是自己回去,她也在到處打探哪里有賣輻射探測儀表的,“想買一個帶回去,這樣心里才踏實點”。
同樣也在日本打拼近10年的于笑然,在東京的一家澳大利亞公司工作,大地震的那天他正好在上海出差。因為地震在日本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兒,他按照原計劃過了周末之后飛回了東京。看到核泄漏事件的狀況,他又買了高價機票折返回國休假。他也在密切觀望事態的發展,甚至在考慮要不要辭去前景不錯的工作回國。
不僅是在日本的外國人,時事評論員日本人加藤嘉一,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日本人從未如此恐慌”。幾乎二戰后所有日本人民都深知二戰中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悲慘遭遇,而福島第一核電站在震后兩周內不斷失控、信息發布失真而導致國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使得日本民眾的恐慌情緒不斷蔓延。這甚至讓輕易不在媒體上出現的天皇,也在3月16日發表了一段時長五分半的錄像講話。這位1989年登基的明仁天皇,首次出現在媒體中,他鼓勵日本民眾充滿信心面對這場災難,并表示要和大家一起節電共度時艱。在二戰日本戰敗之后,即使皇位已成虛職,但由于日本文化中天皇是“神”的傳人,一般民眾依然很難一睹真顏。在日本民眾的記憶里,這么正式地聽到天皇的聲音,恐怕上一次還是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玉音放送”。
人心惶惶的背后是對核能的憂思。福島核電站是福島縣當年為了改變本地區發展相對落后,為了引進新興產業而進行的新能源模式探索的產物。問題不斷的第一核電站的6個機組都是20世紀70年代投入使用的,也是1983年世界上輕水堆發電量最高的機組群。福島第一核電站原本計劃在2013年建設第七號和第八號機組,但當煙霧升起,一切似乎都要重新開始。目前核能發電占到日本電力的24%左右,日本計劃在2030年將核能發電提升到發電總量的3成左右。實際上,在日本的核能發電中,一直存在著需使用海水進行冷卻,建設地點近海易受海嘯影響的爭議。如今,這些問題成了日本核能發展必須面對的麻煩。
運營近40年的機組群遭受了日本史上最大海嘯的襲擊,天災加上人禍,災難帶給日本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能源荒。根據東京電力公司的官方網站的數據,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和柏崎刈羽三個核電站,核電發電約占東京電力發電總能力的17%。而東京電力是壟斷供應首都圈——東京都以及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琦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山梨縣,以及靜岡縣富士山以東地區的供電公司。
世界七大電力公司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核電公司——東京電力,現在由于福島情況危機,不得不關閉了比第一核電站發電量略小的福島第二核電站,這直接導致了電力的嚴重缺口。在震后兩周內,各地的停電和號召民眾節電的通知依然不斷。甚至在震后第三天,日本內閣緊急任命華裔議員蓮舫為節電啟發擔當大臣,專門負責應對震后能源短缺與電力相關事宜。
據估算,東京電力每年的最大發電量約7000萬千瓦,福島兩個核電站關閉之后,至少有約1000萬千瓦的電力需補充。東京電力還有160個水力和26個火力發電站,一些原本準備停掉的火力發電站重新投入使用。而這需要加大對石油、煤炭、液化氣等能源的進口,這無疑將改變日本能源結構、直至影響全球能源市場的價格。
日本能源目前的結構為煤炭(27%)、天然氣(26%)、核能(24%)、石油(13%)、水利(8%),另外還有地熱、太陽能和風能,大約占2%。從自然條件來看,由于資源匱乏,日本一向重視清潔能源的發展。2008年時任首相的福田康夫曾提出,2030年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要實現一半的電力供給。考慮到日本的地理條件,太陽能發電是重點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日本希望將太陽能發電量提升到40倍的量級。如果核能發展在日本因福島核泄漏事件受挫,太陽能發電領域將有望迎來更大的成長機遇。
這一事故也觸發了世界各國對核能的反思,反對和贊同聲音各有不同。日本東京、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保加利亞等數國民眾進行游行,抗議核電的使用,尤以德國為重。德國同樣面臨核電站運營時間長的問題,政府剛在2010年10月通過延長關閉核電站期限的決議。福島事故出現之后,面對抗議聲浪,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政府將對德國核電站重新安檢”。我國也決定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停擺的產業
能源問題直接帶來產業的停擺。在受災最為嚴重的四個縣——巖手、宮城、福島、茨城中,分布有汽車、能源、鋼鐵、高科技制造、造紙、食品等各行業的60多家生產基地。
在全球化供應鏈條中,汽車行業停擺的影響最為典型,一個發生在日產汽車的故事也許能說明問題。本部在橫濱市的日產汽車,COO志賀俊之在震后第二天提議用準備出口的50輛途樂運送一部分救災物資到災區。途樂汽車是非常適合在沙漠等崎嶇道路行駛的SUV。在獲得訂貨商和有關部門的許可之后,橫濱總社準備好了1000條毛毯、5萬個口罩、300瓶消毒水等物資,同時征集了一些非營利組織的物資,打算一起送過去,結果有了車卻發現到處找不到汽油,最終無法成行。
沒有能源寸步難行,災區的廠房也是如此,雖然距離海岸有一定距離,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壞,但道路損壞,沒有電力,工廠完全停產。大部分的集團企業都想方設法通過自己的物流系統給災區的工廠職工和當地民眾送去了應急物資,但供應鏈的斷裂帶來的影響卻是輻射全球的。
通用汽車公司旗下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Shreveport)的工廠停工,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的工廠暫時裁員,原因是GMC Canyon和雪佛蘭科羅拉多皮卡(Colorado pickups)的零部件短缺。由于全球化的發展,日本企業多將附加值低的部分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域,留在本土的都是附加值較高的零部件企業,斷裂的供應鏈造成了下游供應的緊張,豐田和本田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日本引以為自豪的高科技制造業企業,也有相同困境。索尼、尼康、佳能等都受到零部件短缺的問題,出貨速度都在放慢。同時,日本又是生產用于制造芯片的晶體管和硅片的產地,而芯片又可以用于制造一系列電子產品。供應鏈上的傳導作用有大有小,最終將視這些災區的工廠何時復工而定。上下游的工廠們,紛紛在評估零件短缺對自身的影響。在全球化帶來的扁平化中,對于敏捷供應鏈的信仰,讓這一鏈條上的各個廠家都在追求“少庫存”,供應鏈斷裂成為目前最大的危機。
另一個停擺的產業是農業。日本農業生產總值,盡管在2009~2010年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食物的生產自給率只有70%,主要來源是進口。但不幸的是受災嚴重的宮城、茨城、福島三縣是日本農業、漁業和乳業的重要產地。由于海嘯影響,土地被鹽堿化,依照農產品的生長周期需要一定時間恢復。更大的影響在于核污染,土地和水源受污染之后,漁業和乳制品等產業受到的打擊則更致命。
原本不是災區的臨近地區櫪木縣和千葉縣也被殃及,這兩個縣和災區三縣所出產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都被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我國等多個國家禁止進口。核污染最為嚴重的福島縣及相鄰的千葉縣等出產的綠葉蔬菜及乳制品等已經被日本政府禁止在國內出售。盡管日本政府采用發放蔬菜的臨時應急措施,解決當地居民的吃菜問題,但從長遠來看,滿足日本民眾的蔬菜需求只能依靠擴大進口來解決。魚類和貝類產品是亞洲國家非常受歡迎的食品種類,由于海域受到大海嘯和核輻射的污染,漁業很有可能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復蘇,這對于原本因為燃油費高漲而經營困難的漁業來說,是更為艱難的時期。日本農林水產省(部),曾擬定過2013年實現出口產品額1兆日元的目標。現在看來,由于受到核污染,作為主要出口產業的漁業,這一目標很難達到。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