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對CBN記者稱,上周五,韓國LG方面與廣東方面簽訂了最新一代TFT-LCD(液晶顯示器)相關協議。
“我們談了很長時間,具體進展還不便告知。這畢竟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廣州開發區、蘿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鄒勇剛對記者說,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這將是繼京東方北京8代、龍騰光電7.5代之后,中國第三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項目。
LG“蓄謀已久”
韓國LG也是守口如瓶。但CBN記者仔細查詢了LG半年來的投資意向,發現該公司一直在加快推進新的生產項目,并逐步透露著中國項目的大致輪廓。
7月1日,LG Display向韓國證交所提交了一份文件,內容顯示,該公司考慮“額外”建設一條8代面板生產線。理由是,全球液晶電視銷量明顯提升,帶動了面板產業緩慢復蘇。
當時,公司專門負責8代線業務的副總裁Koo Do-hoi表示,詳細規劃細節將依據市場狀況而定。比如,因全球液晶面板市場每年平均成長10%,公司產能每年至少也應成長10%。
7月16日,LG顯示器發布第二季財報時,其CFO(首席財務官)James Jeong表示,公司正考慮在中國建立面板廠。當季財報內容中也透露,將新建一個8代生產項目。而目前,LG在中國只限液晶模組項目。
當時LG官方說,新項目規劃投資約為3.27萬億韓元(25.5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為175億元。這一數字較中國另一條規劃中的高世代線——京東方北京8代線少了很多,后者規劃近280億元。
查閱更早消息。LG與廣州之間早有接觸。2006年5月,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LG飛利浦(當時飛利浦還沒完全退出合資公司)簽訂協議,將引進后者最新面板技術。當時,廣州方面說這是當地最大外資項目,LG表示要將它做成“境外最大”。但最終它只是一個液晶模組項目。2007年,廣州開發區、蘿崗區企業建設局局長張超平對外表示,LG飛利浦液晶顯示項目及配套,最終投資總額將高達20億美元。
今年以來,LG一直謀求海外建設面板廠,并一直評估華南、華東等投資地點。LG公司一家上游設備合作伙伴負責人透露,公司高管幾天來也正在廣州,希望提供配套服務。
日、韓企業加緊布局
LG搶入中國高世代平板顯示項目建設陣營,勢必將刺激這一產業新一輪布局競爭,尤其是隨后的產業配套大戰。而這有望在未來兩年重塑全球液晶面板制造業格局。
此前,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雖然擁有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三大5代線基地,以及多家4.5代項目。但它們對于下游的影響力,主要在顯示器領域,無法左右平板彩電業的上游。后者幾乎全被韓、日、中國臺灣同行壟斷,并主要集中于三星、LG、友達、奇美4家。
“京東方、LG兩大高世代項目如果落地,產業轉移的意義甚至要大于項目本身。”韓國平板咨詢機構displaybank中國首席分析師郁偉龍說,過去多年,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在對此類核心技術項目投向中國大陸非常擔憂。
CBN記者了解到,日本、韓國都有相關法案,嚴禁上述項目落戶中國。在京東方收購韓國面板公司、長虹收購韓國等離子公司時,都曾引發韓國產業界擔憂,兩件事后來均差點演變成知識產權糾葛。較早時候,韓國第二大半導體巨頭海力士12英寸廠落地無錫時,也引發了類似爭議。
而臺灣地區針對大陸的投資限制也比較嚴。先進液晶面板、半導體制造至今仍不開放,僅放行了幾個液晶模組項目。臺灣地區TFT-LCD產業協會執行長邱華樑4月份接受CBN采訪時表示,盡管波折多多,但兩岸可先從協會等第三方組織做起工作來。
但在馬英九上任之后,臺灣地區對西進有了一些松動跡象。郁偉龍認為,這會促使韓、日企業變得更為主動。夏普在中國市場的8代線布局傳聞,恐怕也有這一背景,它們似乎要搶在臺灣地區開放前,完成布局。
而中國拉動內需的高額投資、地方政府積極的招商政策,也誘惑著日、韓企業。當然,最后的結局,要視合資企業控制權能對中國釋放多大。分析人士說,廣州項目,LG或將成為主導方,而不是此前上廣電與NEC的合資方式。
但郁偉龍表示,LG等韓企變得主動,除因應市場需求外,還有應對韓幣升值的意義。持續在韓生產,出口將面臨壓力。而隨著中大尺寸面板出貨比例走高,物流成本也將居高不下。不過,他認為這些項目即使落地,暫時也不會影響全球產能,按照建設周期,真正投產至少一年以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