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量子點顯示技術領域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有望實現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的彎道超車,在量子點技術中,噴墨印刷一直是難點問題,如何解決好噴墨印刷問題,一直以來是業界探索的問題。在2021中國國際量子點顯示產業大會上,寧波材料與工程研究所納米實驗室研究員向超宇以“基于印刷工藝的納米光電材料和器件”為主題,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噴墨打印方面取得的突破。
寧波材料與工程研究所納米實驗室研究員向超宇
新型顯示作為萬億級別的戰略性產業,中國曾一度面臨“缺芯少屏”的局面。如今,產業規模全球第一、年均增長超20%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正在為全球產業鏈注入持續動能,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目前全球面板產業正加速向我國轉移,目前我國已形成年均超過4000億的產值,預計2023年G6以上產能接近全球70%;累計投入超過1.3萬億元,我國從“技術引進”逐步走向“技術引領”。
向超宇表示,從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來看,量子點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大尺寸、高畫質、柔性,這也將成為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從現有的技術看,OLED對于小尺寸市場的占有率非常高,以柔性方向為主。噴墨打印的印刷顯示是它未來很重要的發展方向。
他認為,由于印刷技術跟現有真空技術相比,它具備材料可重復利用,實現大面積的生產工藝以及綠色環保制備工藝的優勢,因此它作為下一代新型技術性的革命,能夠實現顯示行業對未來顯示器的需求。因此,印刷QLED技術,滿足高質量高畫質、大尺寸、柔性產業鏈,也是產業的需求。
向超宇分享,他們團隊從材料到器件到噴墨打印,在某些關鍵問題也做了相應的工作:一是設計合適的材料體系和結構。高質量的量子點材料是量子點顯示領域的重要技術基礎,傳統的量子點具有高的發光效率,但并不適合直接用于電致發光器件,因此需要對材料組分、核殼結構、配體等進行了調整。這項工作也突破量子點材料的關鍵問題,建立了量子點核殼精細能級的設計新準則,得到了效率都超過10%的紅綠藍三基色器件;提出了反向能帶重構工程的設計新思路,把能級匹配設計的主體從器件轉移到量子點,從而使得器件壽命從實驗室級別的T50@100nits提升到了產業化需求的T95@1000nits;開發了CdZnSe的藍色高效量子點體系,把器件效率提升到20%以上,以此核心材料體系為主布局了25個PCT專利。
二是提高紅綠藍器件性能。向超宇介紹,器件的效率和壽命是QLED技術發展的關鍵指標,選用合適的器件結構可以使平衡注入,提高器件效率。紅綠藍三色器件當中,藍色的器件壽命是QLED研究中的關鍵難題。他也認為,提高紅綠藍器件性能,解決了電致QLED器件關鍵問題,提出了S-QLED器件結構,使用無機納米材料代替有機材料作為電子傳輸層,效率接近物理極限(EQE~25%),QLED器件的壽命首次接近商用化的水平;可全溶液法制備,為印刷工藝的產業化提供了技術基礎。
三是推動印刷工藝的產業發展。印刷技術是QLED技術實現產業化的重要途經,需要從材料、器件結構、印刷工藝等方面協同推動印刷技術的發展,縮小原型器件和印刷器件的性能差距,推動QLED產業化。這項工作也解決電致QLED產業化關鍵問題以及旋涂和印刷工藝的性能存在巨大的差異、QLED量產工藝可行性沒有得到驗證的問題。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