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和輝光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代碼為688538,發行價格2.65元/股。其開盤交易競價為5.14元/股,市值超670億,換手率超35%。和輝光電發行價為2.65元,發行本次發行股數為268,144.4225萬股。截止發稿前,其股價下跌至4.45元/股。
和輝光電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知名的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制造商。公司主要專注于中小尺寸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以及平板/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公司現有第4.5代、第6代AMOLED生產線均可生產剛性及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
根據招股書引用的Omdia數據,2017年全球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為220億美元,在2014年全球銷售額約83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了136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達到約342億美元,較2017年將增長56.16%;預計2025年全球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將達到約547億美元,在2019年基礎上實現13.9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在市場規模逐漸增長的背景下,和輝光電的經營情況如何呢?接下來南財AI新聞實驗室為大家簡析。
舊業務保持強勁,新業務增長亮眼
根據招股書中披露的最新數據來看,和輝光電2020年年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5.02億元,同比增長了65.36%,扣非凈虧損10.73億元,同比擴大了4.33%。從數據來看,公司營收在報告期內持續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扣非凈利潤下滑的幅度有所減小。
公司作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中的企業,想實現規模效益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那公司業務具體的情況如何呢?
根據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2020年新增了平板/筆記本電腦類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收入,這是因為在2020年二季度公司實現了這類產品的量產出貨。隨著公司收入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公司智能手機類及智能穿戴類業務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但仍占據了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90.03%。
從營收占比來看,公司的營收在2020年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平板/筆記本電腦類占比一躍接近10%。從報告期內的營收占比來看,公司仍專注于發展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但會推出新應用領域的相關產品。那公司各項業務收入具體情況如何呢?
從公司的業務收入情況中,我們可以發現公司主營業務的營收在報告期內持續增長,并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其中智能手機類業務營收在2019年同比增長11.52%,營收已經突破十億,并在2020年還保持著36.22%的較高增速。作為公司第二大營收的智能穿戴類業務在報告期內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增速逐年在溫和提升。而作為公司收入新增長點的平板/筆記本電腦類業務,在2020年營收已經達到了2.45億元,作為新業務,具有較為亮眼的表現。
從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看,公司各項業務營收持續增長,舊業務的增速依舊保持強勁,隨著新產品的出貨,公司營收新的增長點也隨之出現,收入情況也較為亮眼。作為技術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行業的企業,雖但不能達到盈利狀態,但營收規模持續增長,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研發投入拖累扣非凈利潤
公司的經營情況在報告期內一直處于營收持續增長,扣非凈利潤卻一直處于為負的狀態。但整體來看,營收增長的速度較高,而扣非凈利潤下滑的幅度有所改善。
根據數據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營業毛利分別為-5.63億元、-4.77億元、-4.83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0.17%、-31.53%、-19.29%。雖然營業毛利及綜合毛利率持續為負,但綜合毛利率呈現快速改善的趨勢。
在公司招股書中,公司披露了智能手機類產品及智能穿戴式產品的成本及單價。
產品單位成本持續下降。根據公司招股書的說明,這主要是隨著技術工藝優化和良率(產品合格率)提升,產品產量增加,單位原材料金額下降,固定成本分攤減少,單位成本下降。
雖然成本在持續下降,但單價仍低于成本。智能手機類產品的單價在報告期內小幅出現下滑,從2018年的109.93元下滑至2020年的107.08元;而智能穿戴式產品的單價在報告期內持續上漲,從2018年的59.10元上升至2020年的66.96元。
從產品和單價數據來看,單價持續低于成本是導致虧損的首要原因,導致了營業毛利持續為負。但在數據上,已經出現了改善的態勢,便是成本持續下降,而單價相對保持穩定,雖然智能手機類產品單價有所下滑,但智能穿戴式產品單價持續上漲。
為了更好的應對未來 AMOLED 半導體顯示面板市場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報告期內,公司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在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80億元、4.16億元、3.53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40%、27.52%、14.13%。2020 年度,研發費用減少主要系2019年新技術多柵極顯示技術開發研發投入較大,且已于2019年完成。
在扣非凈利潤持續為負的原因中,由于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導致了產品的單位成本較高,這壓縮了產品的凈利潤。作為技術密集型的企業,公司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強,研發費用的投入也壓縮了凈利潤的增長。單位成本持續下滑的趨勢,為未來的凈利潤增長奠定了基礎,而研發費用投入也為未來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奠定了新的增長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OLEDindustry綜合整理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