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近日向媒體透露,TCL去年宣布的收購蘇州三星液晶工廠和配套模組工廠的交易預計本月內能夠完成。據悉,由于是跨國收購,所以審批流程比較長,預計本月完成業務交付,整合工作也將在第二季度正式開始。他預計今年TCL 華星的實際產量同比將有30%的增長。
不過李東生表示,這次收購意味著三星主動退出液晶顯示產業,但并不代表其放棄顯示產業發展——三星將資源集中在新型顯示領域。“因為新型顯示領域未來的市場需求還是非常確定的,包括液晶產品的需求也是確定的。
所以這次交易,三星沒有全部收現金,而是換取TCL 華星一部分股權,說明液晶產業的需求還是存在的。”他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型顯示整體產值已超過4000 億元,液晶顯示的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在新型顯示技術方面,我國從“顯示大國”變成“顯示強國”還有待努力。因此,李東生在今年兩會期間將提出的四份代表建議中,其中就包含一份《關于加速新型顯示產業生態發展的建議》。
李東生表示,“顯示強國”主要體現在技術進步和新產品技術的開發上。而新型顯示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市場的擴張,更多要靠技術創新來驅動。而新型顯示裝備和集成電路裝備具有高度相關性和相似性,顯示技術嚴格來說就是“半導體顯示技術”,平板顯示技術在工藝上實際歸于“半導體顯示”。比如“液晶顯示”,液晶是它的材料,其最基礎的技術叫TFT (薄膜晶體管矩陣)。
該技術可以“主動”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實現高分辨率、高對比度,高飽和度。該技術由無數晶體管來形成晶體管陣列,通過激活顯示材料,從而達到各種色彩的顯示功能。所以液晶面板實際上是在玻璃基板上通過半導體工藝做大量晶體管,再通過晶體管技術來產生顯示效果。李東生表示,半導體顯示和集成電路一樣是周期性產品,變化較難預測。比如去年上半年供應過剩導致價格壓力大,下半年開始變為相對短缺。
從今年全年情況看,他預計供應大概率偏緊。對于企業來講,如何穿越產業的周期波動是一個大的挑戰。在這方面,TCL做得比較好,其華星光電是唯一一家持續盈利的面板企業,也是在行業最低周期時唯一沒有出現年度虧損的企業。
來源:北京青年報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