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投行人士透露,柔宇科技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億美元融資,目前估值60億美元。柔宇科技2019年底還傳出籌備上市的聲音。
柔宇2012年在硅谷、深圳及香港同步創立,2017年9月,柔宇與中信銀行、農行、工行、中行、平安銀行簽約,加上已完成的部分D輪股權融資,新增D輪融資合計8億美元。
2018年3月,李嘉誠旗下公司尚乘集團還戰略投資柔宇科技。到E輪時,柔宇科技的估值約50億美元。此次F輪融資估值60億美元,較上一輪的估值提升了10億美元。
全柔性屏技術是支持高估值核心原因
支持柔宇科技高估值的是其全柔性屏技術。柔宇科技新型超薄彩色全柔性顯示屏,其厚度僅有0.01毫米,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
2018年6月,柔宇投資110億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在深圳投產。
2018年10月,柔宇發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
最近,柔宇發布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并首次對外大尺度曝光其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該技術相較于傳統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生產流程簡化,設備投資成本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大幅提升。
全柔性屏大規模應用只是時間問題
當前,全柔性屏在消費市場的呼聲非常高,但想達到LCD的普及程度依然需要多種終端應用支撐,比如手機、電視、汽車等。 與傳統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屏相比,可自由彎曲折疊的全柔性顯示屏技術難度極大,而且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溫特性。因此無法照搬傳統LCD或者AMOLED產業的技術,需要重新規劃和定義整套材料體系、工藝流程、器件結構、電路設計和產品設計方案。
柔宇同時參與折疊手機和柔性屏的競爭,這也是柔宇押注的主戰場。
對柔宇有利之處在于,柔性屏遠景被看好,并且,由于三星、華為相繼推出折疊手機,市場對柔性屏及相關產品的關注度大大提高,認可度和期待值也有所上升,京東方、天馬等屏幕制造商也因此迎來一輪股價的飆漲。
但不利之處在于,眼下折疊屏的需求量很小,仍處于市場培育期。目前,參與的玩家,無論是三星、華為、京東方,營收利潤都不依賴折疊手機/柔性屏,可以用其他產品輸血,來保持在創新產品上的競爭力。
而且,在手機、柔性屏兩個領域柔宇都不占優勢。三星、華為都已推出折疊手機,柔宇作為剛剛入局的玩家,缺乏用戶積累,在品牌號召力也無法與一線手機廠商抗衡。
就屏幕廠商而論,與三星、LG、京東方這些老牌廠商相比,柔宇在資本、技術上都落于下風。三星的折疊手機會采用自己的屏幕,京東方也收到華為折疊手機的訂單,柔宇的柔性屏除了自用外,但尚未有消息證實國內消費電子廠商會采用。
眾多全球大品牌爭搶全柔性屏風口 目前柔宇已與全球500余家企業客戶共同合作,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客車Airbus、中國移動、李寧、廣汽、豐田、Cleer、PSA、羅格朗Legrand等,陸續推出了眾多產品應用,展示了全柔性顯示技術帶來的更多價值。
2020年3月25日的柔宇技術大會上,柔宇與中興達成了戰略合作。柔宇稱,會把雙方最優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5G時代柔性折疊屏手機這一智能手機新品類,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柔性折疊屏手機的進一步普及。
同時,柔宇科技也在加碼量產能力,滿足更多企業合作伙伴需求。柔宇首條全柔性大規模量產線分兩期建設,一期在2018年已進入量產階段,且在2020年3月發布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并進入量產階段,二期產線主體建筑建設完成,會逐步投入量產。
據市場人士推算,如果按照目前量產的約8寸的全柔性屏來計算, 一期產線產能約280萬片/年,一期+二期產能約880萬片/年。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