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襲擊下,液晶面板行業洗牌加速。
近日不僅傳出多家機構密集調研中電熊貓(CEC-Panda)的消息,還另有消息稱,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多家面板廠商都對其有收購意向。此外,業界也有三星蘇州8.5代線欲出售的消息傳出。
盡管這兩樁出售傳聞都未得到當事方的確認,但透露出的信號是,疫情蔓延下中小液晶面板廠的日子并不好過。
“老七”要賣?
國資背景的中電熊貓傳出欲售的消息,或與其相關上市公司即將發布業績相關。
4月15日,由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華東科技(000727.SZ)將宣布2019年業績。此前其已經預告,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56億-57億元之間。外界認為其面臨退市風險。
去年年末對持股57.65%的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后簡稱南京8.5代線)的計提減值是華東科技大幅虧損的重要原因。這次計提減值導致其歸母凈利潤減少了32.6億元。
此外,華東科技還表示,業績下滑源于2019面板市場產需不平衡,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占公司主要產能的55英寸TV面板價格最大跌幅超過30%。這使其2019年液晶面板銷量同比增長9.3%,但收入同比增速僅有約0.5%。
2019年中報顯示,液晶面板業務占據華東科技整體營收的88%,但該業務的毛利率卻為-37.51%。
位于上市公司中的南京8.5代線只是中電熊貓投資的3條液晶面板線之一。公開資料顯示,中電熊貓在南京還擁有一條2009年從日本夏普公司購入的6代線。此外,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和華東科技都參與了對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8.6代線)的投資,但目前尚未公布具體持股比例。
中電熊貓在液晶面板領域的市場份額,從TV面板的出貨量中可以窺見一斑。Omdia(原IHS)關于今年1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的統計數據顯示,中電熊貓在其中位列第七,排在它前面的前六位廠商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
4月8日,有不愿具名的資深面板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電熊貓的液晶面板線采用夏普的IGZO(金屬氧化物工藝)技術,技術不錯但成本高,產品的價格也一直上不去,在TV面板領域“沒怎么做進去”。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電熊貓傳出出售消息,一方面是整個液晶行業目前不景氣,前途不明朗;另一方面,中電熊貓規模小,經營效率不太好,可能是有意甩掉包袱。
韓廠退出
近日,三星位于蘇州的8.5代線也傳出欲出售的消息。但截至《華夏時報》記者發稿,三星方面還未對記者的問題予以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三星蘇州8.5代線于2013年10月宣布投產。其中,三星顯示持股60%,蘇州工業園區國有資產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持有30%,TCL華星光電持有10%的股份。
三星蘇州8.5代線出售消息傳出,或是韓國面板廠商將在今年整體退出液晶領域計劃的一部分。3月31日,三星方面宣布,已決定在2020年底前結束其位于中國和韓國的所有LCD面板生產工作。
而另一家韓國面板大廠LGD則在今年1月就已經宣布將在2020年底前全面停止韓國LCD電視面板的生產作業。目前LGD在廣州還擁有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其中,LGD方面持股70%,創維持股10%,廣州高新區科技控股集團持有20%的股份。
董敏認為,疫情只是加速了韓廠停掉LCD工廠的決心。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韓國液晶面板工廠經營質量不佳,源于液晶面板價格太低而中國廠商的液晶面板出貨規模又太高,此外,液晶面板的市場需求也不太確定。
上述資深面板行業人士也認為,韓國液晶面板廠的生產成本最高。他對記者分析稱,韓廠的工程師、原材料等成本都比中國廠商高,而中國面板廠商除了人工比韓國便宜外,偏光板等材料已經具備國產化的優勢。此外,國內面板廠商還有政府補助的優勢。
韓廠的液晶面板市場份額已經在逐步減少。Omdia上述對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LGD和三星顯示分別以13.7%和11.1%的份額位列第三和第五。而在2019年的1月,LGD還以20.6%的份額排名第一,三星以13.7%的份額排名第四。
行業洗牌與巨頭掃貨
韓廠退出伴隨著中國廠商液晶面板產能的大規模提高。
在Omdia上述數據中,今年1月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大尺寸面板出貨面積占據全球52.9%的份額,而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廠商的份額則分別為24.8%和21.9%。
但隨著疫情襲來,奧運會等利好預期延期,液晶面板遭遇到下游砍單。這加速了液晶面板行業的洗牌。調研機構CINNO認為,終端品牌TV廠商Q2的砍單幅度在10-20%。而Omdia還預計,2020年LCD 電視面板出貨量將下降10%,而下降主要發生在65英寸以下尺寸中。
洗牌有利于行業龍頭。目前,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也被外界認為在這輪行業洗牌中最有可能出手掃貨。Omdia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分別以21.3%和14.5%的份額占據了大尺寸面板出貨面積的前兩名。
事實上,3月底華星光電所在的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也曾對外表示,今明兩年半導體顯示行業會有比較多的并購重組機會,TCL科技正在積極尋找對公司未來成長有價值的并購標的。但另一方面,去年11月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曾對外表示,將停止對LCD產線的投資。
董敏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雖然現在液晶面板產業供大于需,但規模更大能夠提升利潤率,讓企業在供大于需的背景下過的舒服點。此外他認為隨著韓廠從今年開始逐漸退出液晶領域,液晶面板的供需在三季度會產生變化,價格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而上述資深面板行業人士還認為,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液晶面板產能已經很大,出手掃貨還有出于彌補技術儲備的考慮。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京東方在大尺寸面板上采用的是IPS技術,華星則采用VA技術,通過“買一條線能把技術路線擴大一些”。
但中小面板廠商在疫情中的日子則更難過。董敏認為日子較為難受的將會是“不好調頭又在規模上拼不過人家”的中型面板廠商。他對記者分析稱,“資金鏈是一個原因,還包括產品結構、定價話語權等等。”但他也表示,面板廠都是現金流經營方式,雖然是會虧損,但面板廠今年還是會有現金流。
推薦閱讀
傳TCL華星/京東方/惠科等競購中電熊貓 LCD面板產業格局或迎巨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