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已發布《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以下簡稱“新型顯示產業10條”),便于促進新型顯示產業發展。
“新型顯示產業10條”由10條政府規范組成,注重產業的盡快投產并壯大發展。針對企業投產和發展,“新型顯示產業10條”作出巨額獎勵約定。
主要內容如下:
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促進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7〕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7號)、《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粵府〔2017〕125號)、《廣州市加快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穗府辦〔2018〕13號)、《廣州市協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行動計劃》(穗大灣區〔2019〕8號),全力推動我區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產業發展,吸引新型顯示產業龍頭項目入駐,打造世界級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努力建成世界顯示之都,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的新型顯示包括高世代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Mini/Micro-LED(微發光二極管)、QLED(電致發光量子點)、印刷顯示、激光顯示、3D(三維)顯示、全息顯示、電子紙柔性顯示、石墨烯顯示等。
第三條 對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新型顯示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一)工商注冊地、稅務征管關系及統計關系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轄園區(以下簡稱本區)范圍內,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承諾10年內不改變在本區的納稅義務、不減少注冊資本、不變更統計關系的企業;
(二)投資密度不低于6000美元/平方米;
(三)2018年7月1日之后注冊成立的主營業務為新型顯示的企業(以工商營業執照登記日期為準);
(四)企業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100億元;
(五)累計購買設備和工器具金額不低于200億元。
第四條 【投產獎勵】在企業投試產當年給予一次性8億元的獎勵。
投試產由企業提供相關材料予以證明,證明材料可以為銷售發票、銷售合同、出貨記錄或原材料采購合同等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產品原材料被投入生產線的。
第五條 【經濟發展獎勵】當年工業產值首次達到60億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6億元。企業在達到條件的當年即可申請該項獎勵。
第六條 【產值爬坡獎勵】滿足第五條要求的企業,從次年起工業產值實現正增長并達到120億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6億元。企業在達到條件的當年即可申請該項獎勵。
第七條 本辦法所指的實繳注冊資本以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為準;工業產值以第三方出具的專項審計報告為準;累計購買設備和工器具金額以第三方出具的專項審計報告為準;投資密度=認繳注冊資本/用地面積,租賃廠房企業的用地面積=租賃面積/總建筑面積×用地面積,用地面積以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面積為準;統計關系通過統計一套表系統打印的“調查單位基本情況表”予以證明。
本辦法中的“達到”“不低于” “以上”均包含本數。除注明為其他幣種外,本辦法提到的貨幣單位,均以人民幣計算。在政策執行中,如涉及外幣與人民幣計價的,按政策發布當天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牌價計算。
第八條 本辦法所涉及的獎勵由區招商主管部門負責實質審核發放,所需資金由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安排,納入招商部門年度預算安排;本辦法扶持所需申請材料,由實質審核發放部門制定辦事指南確定。
本辦法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應當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嚴格執行財政資金管理制度。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審計部門按職責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九條 本辦法扶持資金直接劃撥至企業基本賬戶,企業獲得獎勵金的涉稅支出由企業承擔,獎勵金應當用于企業生產制造成本支出等方面。申請獎勵資金的企業如弄虛作假騙取本辦法資金的,一經發現,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資金發放部門應當追回已發放的獎勵資金,予以公示企業失信行為并通報區相關部門,并在三年內不予受理該企業獎勵資金的申請。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禁止各類中介機構或者個人非法截留、挪用、套用、冒領獎勵資金。對違反本辦法規定截留、擠占、挪用、濫用獎勵資金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罰,并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十條 本政策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新型顯示產業作為一個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的產業,其迅速發展與一直以來國家宏觀政策指導、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和幫助密不可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間,是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速成長期,從發展之初的顯示面板基本依靠進口的"缺屏之痛",到如今已成為世界顯示產業的重要力量,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據賽迪智庫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全行業營收約3496億元,全球占比27.4%,過去五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7%。增長速度連續多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形成了從供給端到應用端的產業體系,面板制造能力和下游應用實力不斷提升,在國際競爭中擁有了競爭話語權。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體系逐漸健全,上下游快速呼應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支持。上游材料方面,玻璃基板、驅動芯片、光學膜等關鍵材料研發取得進步,骨干企業的材料本地化采購率和配套率有所提升。下游終端方面,作為下游產品的核心器件,新型顯示對我國消費電子產品的配套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生產制造基地,彩電、計算機、手機等領域的中國品牌的快速成長,與上游新型顯示器件互相促進,取得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產能不斷增加,賽迪智庫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9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產線22條,在建生產線7條。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已建成生產線10條,在建生產線6條,總投資規模接近五千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包括三星、LGD在大陸的生產線)AMOLED面板總產能將達到1674.3萬平方米/年,全球占比超過5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