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家華為附屬公司被加入美國實體名單!華為禁令背后的“危”與“機”
編輯:chinafpd 2019-08-22 14:44:03
瀏覽:1046
來源:中華顯示網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宣布延長華為臨時貿易許可證的同時,對記者表示,將會把46家華為附屬公司加入實體名單。
其實早在今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名單的時候,商務部就表示已將華為和70家子公司添加到其所謂的實體名單中,以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商務部已經公布了加入實體名單的46家華為子公司的文件。
文件中指出,從2019年5月16日起,包含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公司在內的68家公司已被加入了實體名單,而現在BIS也將另外46家華為非美國附屬公司加入實體清單中。
BIS指出,這些公司將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構成重大威脅。
華為此次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帶來艱難險阻的同時,也為華為及其國內供應鏈帶來了機遇。
一方面,華為對危機早有預案,去年就已開始加大備貨,核心芯片及元器件備貨周期足以覆蓋后續產品半年至兩年的供應。
另一方面,在外部壓力下,也將加速華為向國產供應鏈的遷移。
目前,在光學、顯示、精密制造等領域,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在半導體領域,華為旗下海思以及其他優質國產廠商已能實現部分國產替代,如手機SoC、基帶、射頻收發模塊等。在部分自給自足的同時,存儲、射頻、模擬IC等核心元器件仍以進口為主,受制于人,此次危機有望加速國產供應鏈的導入,國內優質半導體廠商有望在外部壓力下與海思形成互補,造就出更強大的華為與國產鏈。
光學、顯示、精密制造等環節,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如今智能手機進入存量時代,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尋找新的手機性能創新以謀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和銷量突破。隨著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的迅速崛起,產業鏈本土化將是長期趨勢,國內廠商將會逐漸成為全球手機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最新發布的P30系列為例:
國產供應商包括鏡頭:舜宇光學;
CMOS圖像傳感器:豪威科技(韋爾股份);
潛望式攝像模組:舜宇光學、立景(立訊精密);
棱鏡:舜宇光學、水晶光電、利達光電等;
TOF供應鏈:舜宇光學、歐菲光、水晶光電等;
指紋識別:匯頂、思立微;
指紋模組:歐菲光、丘鈦科技等;
攝像頭支架:長盈精密;
NFC\天線\無線充電:立訊精密、碩貝德、信維通信;
屏幕:京東方。
來源:集微網、電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