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屏幕尺寸的增大一直視智能手機的發展主流方向,然而,在經過最新一輪的全面屏汰換之后,主流旗艦機型的屏占比已經達到80%以上,機身的尺寸無法再擴張,同時也影響用戶在便攜性與可操作性的極限。此時,折疊屏手機的出現正好確立了智能手機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在本次峰會上,天風證券研究所電子分析師張健以“中國大陸OLED產業鏈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為主題,分享了中國OLED產業投資機遇以及行業發展周期的判斷。
張健表示,從OLED滲透率來看,智能手機、TV、智能穿戴以及其他各種應用,未來對柔性一定會有新的需求,無論資本市場還是產業是否已經具備良好的環境。他也指出,中國大陸的產業鏈崛起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隨著核心技術的升級,產業鏈日益集聚化,中國大陸OLED面板廠除了自身已有產業基礎之外,還有自身供應鏈群,而且已經建立良好的協同發展關系。”
張健也指出,2019年中國大陸多家面板廠商都會陸續量產OLED,在營收和訂單上都會有所體現,“2019年是中國大陸OLED真正開始放量、量產的一年。”
在這個大背景下,張健表示,“AMOLED未來5年產業趨勢和2019年所將形成的周期拐點也都是顯而易見。”他認為,材料、設備、面板、觸控以及相關配套環節都會產生新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形成了以面板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鏈集群,拉動了上游材料、設備互動發展,比如OLED發光材料、PI基板、靶材、觸控材料、偏光片、CPI以及轉軸等。
從上游材料來看,發光材料占BOM材料的15%。張健指出,目前OLED上游材料主要依賴于進口,以OLED材料為例,UDC、陶氏和默克、出光是OLED材料主要生產,且做了深度專利布局,基本上壟斷這一市場。他表示,國內OLED材料廠除了極少一部分自主研發之外,基本上都是授權生產,或合資生產,以及通過與高校合作,聯合開發材料。
張健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一批廠商已經在OLED上游核心材料與設備環節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特別與建立國內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也表示,值得關注的是,韓國對OLED核心技術進行了嚴密的封鎖,比如三星、LG重點培養自身的供應鏈,除了推動自身技術快速產業化之外,也有封堵中國業者發展的意圖。然而,他也指出,“近年來,三星、LG對其供應鏈采購不斷減少,使得這些供應鏈廠商開始關注中國OLED市場。這無疑對中國OLED產業鏈是一個機遇。”
對于OLED市場發展趨勢,張健表示,2019年是OLED行業發展的新拐點,也是折疊顯示應用的元年,OLED的滲透率和應用不斷地增加,出貨量增速將達到30%以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