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CL集團完成內部資產梳理,開啟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變革。
TCL集團發布的公告透露,公司擬以47.6億元向TCL控股轉讓消費電子和家電等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今后TCL集團將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即TCL集團上市公司將變身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
這也就意味著TCL集團宣布剝離消費電子業務,聚焦顯示面板業務。
半壁江山脫離TCL集團 重組意義何在?
自1981年成立至今,TCL集團業務不斷發展,已涵蓋了電視、手機、冰箱、洗衣機、空調、小家電、半導體顯示等多個領域,業務和組織架構龐雜。
本次出售的TCL實業旗下擁有TCL電子、TCL通訊、通力電子三家最重要的控股子公司,業務覆蓋彩電、手機和音視頻產品,惠州TCL和合肥TCL生產空調和冰洗產品,即TCL家電集團。
若此交易達成,年銷售額上百億元的產品將脫離TCL集團存在,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TCL此舉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相關人士表示不理解集團決定。事實上,最近兩年國內家電市場明顯疲軟,競爭加劇導致行業整體遇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以彩電業為例,根據奧維云網近日公布的彩電數據顯示,2018年雙11周線上銷售彩電260萬臺,同比下滑10%,銷售金額64億元,同比萎縮22%。統計數據看,彩電銷量表現不及去年。此外,硬件利潤的持續走低,更使行業雪上加霜。
資深家電產業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TCL持續進行重組,并剝離家電業務,是因為目前家電業務利潤較低、競爭激烈,而面板的成本在液晶電視總成本中的占比非常高,且技術含量非常高,是TCL目前最核心、最優質的資產,也是其未來布局的主要方向。精簡業務和架構,有利于其輕裝上陣,快速發展,提升盈利和估值水平。”
家電產業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接受智電網采訪時表示,資產出售,有利于回收大量現金;轉嫁有息負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TCL家電業務表現雖然良好,但從全球市場環境來看,家電業整體并不樂觀,這也可以看出TCL為何要加碼半導體顯示業務,進行風險對沖。
“在半導體顯示業務方面,國內企業與日韓企業存在差距,對于TCL集團而言,專注一事、輕裝上陣才更有超車的可能。如果將TCL集團作為新的融資平臺,剝離家電業務對于半導體顯示業務可能更好。”丁少將說道。
總體來說,雖然目前剝離眾多業務會減少營收,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瘦身之后的TCL聚焦特定領域,不斷提升其盈利能力。
戰略方向清晰 面板市場前景無限
TCL集團表示,本次重組完成后,上市公司將出售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保留以半導體顯示、材料及產業金融為主的業務,公司將集中資金、人力和技術等資源,專注于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國產手機逐步采用OLED屏幕,對面板需求巨大,隨著未來行業發展,OLED滲透率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半導體顯示產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居戰略核心地位, 市場前景廣闊。
而對于華星光電來說,積極布局商用顯示、筆記本電腦和車載顯示等新業務領域的產品開發,拓展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
華星光電和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已擁有顯示技術和材料的專利申請超過8000件,已成立國家級的“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蒸鍍式OLED材料已開始向客戶送樣,其電致發光的QLED材料開發在材料效率和壽命上取得重要突破。
梁振鵬表示,面板顯示行業前景非常巨大,華星光電已經開始生產第六代OLED面板產品(手機屏),其它產品也正在加緊研發。
梁振鵬進一步解釋道:“從世界范圍來看,半導體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往往比較高,例如美國高通英特爾、臺灣的臺積電等,技術含量高、入局者少,競爭沒有B2C激烈,這些都是對于TCL集團的利好消息。”
寫在最后
受房地產業政策影響,今年國內家電市場不景氣,增速明顯放緩,在此情況下,TCL選擇剝離家電業務,押寶面板產業,一方面規避了市場環境的負增長對集團影響,另一方面也更加確定了未來集團的發展方向。加速華星光電的發展,迎合面板市場環境,專注于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的發展和壯大,也讓TCL集團在資本市場不斷提升自身估值水平。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