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光電大廠茂迪不堪虧損 今公告裁減2%人力;
2.新iPhone導致MLCC供應需求大增 村田投百億建新廠;
3.外媒披露澳政府華為5G禁令幕后:特恩布爾先向特朗普“泄密”;
4.力成砸500億新臺幣興建FOPLP生產線,擴大投資臺灣;
5.留在臺灣沒機會 大陸晶圓廠對臺灣工程師更具吸引力;
1.臺灣光電大廠茂迪不堪虧損 今公告裁減2%人力;
芯科技消息,臺灣光電大廠茂迪過去7年中有6年虧損,虧損金額已達百億新臺幣,大股東臺積電和聯電都認賠出場。茂迪在今(25)日公告將減少非生產線人力2%左右,估計受影響人數約60余人。
茂迪今年第1季虧損了10.69億新臺幣,每股凈損 1.99 元新臺幣。第2季因為太陽能市況轉變和價格下滑,產能利用率降到2至3成,虧損達到20.75億元新臺幣。茂迪今日公告將減少非生產線人力2%,指出目前非生產線員工仍有2700人左右,受影響人數估計60余人。
而上周已經宣布與300多名外籍員工提前解約的茂迪,表示經過營運調整后,今年第4季將會逐漸回穩,并將優于第3季表現。
2.新iPhone導致MLCC供應需求大增 村田投百億建新廠;
芯科技消息,全球積層陶瓷電容器(MLCC)龍頭大廠村田制作所將在日本島根縣投資400億日圓,興建MLCC新工廠,預估在2019年內完工,并目標放在2020年將MLCC產能提高2成。
由于蘋果針對新iPhone產品對MLCC的需求于下半年擴大,加上電動車和自動駕駛車用需求等,使得MLCC供應嚴重不足。身為MLCC龍頭的村田制作所,將在島根縣興建MLCC新工廠。
村田制作所在MLCC的全球市占率達到4成,年產量約1萬億顆。而村田的財報指出,因為智能手機高性能化和車輛電子化,帶動MLCC銷售量大增,2018年4到6月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25.7%,達3455.08億日圓,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部分分析師認為智能手機銷售日趨疲軟,MLCC的需求可能觸頂。但由于中美貿易摩擦,搭載MLCC的大陸電子產品對美出口減少,在這情況下,MLCC未來一年還是可能呈現缺貨情況。
3.外媒披露澳政府華為5G禁令幕后:特恩布爾先向特朗普“泄密”;
【編譯/觀察者網童黎】
“告訴全世界之前,我想先告訴特朗普。”這就是澳政府決定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后,時任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的想法和做法。
當地時間9月25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在《中國如何將澳大利亞和特朗普“逼”入對方懷抱》一文中稱,澳前總理特恩布爾在任上的最后一個周末,曾致電白宮。此時,他領導的澳政府剛剛決定,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參與澳大利亞的5G網絡建設。
然而,澳媒報道稱,在向全世界宣布這個消息前,特恩布爾想要先把這件事告訴特朗普……他明確告訴特朗普,澳大利亞已經認定,允許中國公司提供任何5G網絡設備的風險都“太大了”。
幾天后,也就是特恩布爾擔任總理的最后一個整天,澳政府宣布了針對華為的禁令。
報道稱,特朗普對此也挺“滿意”。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未公開的電話會議上甚至表態道,“你們在這方面領先于我們。”
此前數月,特恩布爾一直敦促美國在這件事上積極主動一些。今年2月,還是澳總理的他就在訪美時向特朗普提出了這一議題。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中午,澳大利亞執政黨自由黨舉行黨團會議,審議一項剝奪現任黨內領導人領導權的議案,最終以45:40獲得通過。
時任澳總理、自由黨黨首特恩布爾就此失去黨內領導權,同時結束總理任期。澳財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會上被改選為自由黨新黨首,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
近10年間,澳大利亞總理更換頻繁。特恩布爾下臺,莫里森將成為該國不到10年間的第六任總理,該國的第30任總理。莫里森本人也一直被視為是特恩布爾的支持者。
澳媒則稱,特恩布爾當天上午抵達黨團會議現場時,臉色蒼白。
對于澳政府的禁令,中國公司華為在8月23日曾回應道,“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的5G安全指導書,以安全為借口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慮,而忽視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利益,使澳大利亞的企業和消費者承受緩慢而昂貴的網絡連接,政府的錯誤決定卻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擔。”
外交部也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敦促澳大利亞政府摒棄意識形態偏見,為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運營能夠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觀察者網
4.力成砸500億新臺幣興建FOPLP生產線,擴大投資臺灣;
存儲器封測龍頭力成持續擴張非存儲器業務,并強化投資臺灣,將斥資500億元新臺幣,于竹科興建臺灣首座業界最先進的面板級扇出型封裝(FOPLP)生產線,預計2020年下半年裝機量產。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力成是繼日前蘋果軟板供應商臺郡規劃在臺灣投資百億元,于高雄擴建新廠之后,又一本土科技業指標大廠強化在臺投資。力成董事長蔡篤恭25日強調,力成將效法臺積電,以技術領先建立差異化競爭,并在下一代新封裝潮流取得先機。
力成規劃,此次將斥資500億元新臺幣,興建竹科三廠,并于昨天舉行新廠動土儀式。蔡篤恭強調,未來的封裝將是很多晶片整合在一起,尤其是應用在 5G、人工智慧(AI)、 生技、自駕車、智慧城市及物聯網等領域的晶片,透過面板級扇出型封裝,可以滿足成本降低及異質晶片整合和提升效等要求。力成新廠規劃建置業界最先進FOPLP生產線,并向全球半導體晶片和系統業宣示力成已比同業率先投入建廠。
蔡篤恭表示,力成這幾年營運績效逐步回到先前高峰,并由一家純存儲器封裝廠蛻變為擁有全方及先進封裝技術的封測廠,隨著摩爾定律走到極限,必須透過后段先進封裝協助來延伸摩爾定律,力成投入最先進的封裝技術,將扮演產業關鍵角色。經濟日報
5.留在臺灣沒機會 大陸晶圓廠對臺灣工程師更具吸引力;
一位前往大陸的臺灣芯片代工工程師透露,大陸雇主為他提供了三臥公寓的四成價格補貼,條件是他為其工作至少五年。此外,他的薪酬上漲一半。他說:"大陸敢燒錢,臺灣公司資源有限。"
從2014年起,大陸就開始引進半導體人才,而今年美中貿易戰加劇,更加快了這一進程。
2017年,大陸進口半導體價值2600億美元。本土生產的芯片僅滿足不到二成的國內需求。
臺北一家招聘公司H&L智理管理估計,今年以來,300余名臺灣高級工程師轉投大陸大陸芯片制造商。在此之前,自2014年北京設立220億美元基金發展芯片工業以來,已有近千人才投奔陸企麾下。
分析人士稱,盡管在低端芯片生產方面,大陸向前邁進,但在芯片設計與生產方面,大陸仍落后臺灣多年。
大陸人才有缺口
今年中美貿易戰的中興事件加速了人才轉移的進程。
華盛頓對160億美元大陸產品的25%關稅,對大陸半導體業造成打擊。路透社分析,與臺灣地區和韓國產品相比,這將削弱大陸芯片的競爭力。北京原本的目標是在2025年以前實現至少四成半導體本土生產。
大陸有研究機構估計,截至2017年底,集成電路產業專業人才約40萬人,而到2020年,所需要的人才是72萬人,存在巨大缺口。
招聘人士稱,與韓國、日本人才相比,大陸更青睞臺灣人才,因語言文化相通。
“三年賺十年的錢”
H&L智理管理顧問公司的林語宣(音)向路透社表示,臺灣工程師被吸引到如中芯國際這樣的大陸制造商那里。"他們中很多人說,我在大陸三年賺的錢等于我在臺灣十年賺的。我可以提前退休。"
臺灣聯詠科技總經理王守仁表示,有很小比例的員工在過去兩年前往大陸。他同時承認,難以與大陸競爭對手開出的待遇匹敵。
一位前往大陸的臺灣芯片代工工程師透露,大陸雇主為他提供了三臥公寓的四成價格補貼,條件是他為其工作至少五年。此外,他的薪酬上漲一半。他說:"大陸敢燒錢,臺灣公司資源有限。"
大陸青島新成立的芯片制造商芯恩集成公司一名高管表示,新近招聘的120名工程師三分之一來自臺灣地區。他匿名表示:"不缺錢,我們缺的是人才。"
他說,該企業為新員工提供打折的房產、青島雙語學校的豐厚補貼。"臺灣工程師最有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本地人才。"
臺灣留住人才措施力度夠不夠?
而在臺灣,據路透社計算,集成電路設計和芯片制造的領先企業在人工成本上兩年增加35%,這包括工資及福利待遇。相形之下,營收增加21%。
臺灣對于大陸的吸引人才日益擔憂,早已禁止臺機電等芯片制造商將最先進技術帶到大陸。為留住人才,臺灣“行政院”7月承諾降低員工獎酬股票課稅。臺灣政界人士也紛紛發聲。盡管如此,一些臺灣工程師仍很難拒絕大陸公司的條件。
37歲的臺灣芯片工程師Tommy于2016年加入了位于大陸南方的聯芯集成公司。這是一家臺灣聯華電子與大陸合作伙伴的合資公司。他說:"留在臺灣沒有任何機會。"大陸雇主為他提供了5歲的兒子上學每年6萬元的補貼,以及超過臺灣兩倍以上的薪水。電子發燒友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