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不過方寸之間,細節更是精致到毫厘。小小的芯片藏身智能手機、筆記本、汽車,在這些我們平日里不離手的設備上,芯片是堪稱“智慧大腦”的存在。
記者日前了解到,合肥高新區確立了“芯屏器合”的產業發展方向,通過精準招商帶動“量質齊升”,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2英寸硅片實現合肥造產品遠銷海外
以芯片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被譽為“工業糧食”。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5G、智能駕駛等新應用爆發,將驅使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增長。
早在1960年,科學家們就制備出了0.75英寸的單晶硅片。隨后,尺寸不斷進化至6英寸、8英寸……21世紀以來,12英寸單晶硅片逐漸成為先端半導體生產線上的主流。“存儲、邏輯、記憶體、模擬信號等主要都采用12英寸硅片。”易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坤表示,“半導體電子器件逐漸細微化,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過去50年來,這個行業一直在努力把硅片尺寸做大,來降低制造電子元器件的成本。”
很長一段時間里,12英寸硅片一直為少數公司壟斷,5家公司就占據市場92%的份額。大陸半導體廠商擴產時間不長,但勢頭猛烈。“未來幾年,12英寸晶圓廠單月產能將高達150萬片以上,這個數字相當可觀。”張坤介紹說。
“易芯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自主研發,掌握了12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片生產的核心技術與制造工藝,為行業內企業提供性能優良的大尺寸硅晶體材料。”張坤表示,如今,“合肥造”的易芯半導體級單晶硅片遠銷海外,客戶覆蓋日本、韓國、美國等。易芯一期工程總投資8500萬元,達產后預計年產75.6萬片的12英寸半導體硅片,年產值1.43億元。
確定“芯屏器合”積極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
在易芯落戶的新站高新區,確定了“芯屏器合”產業發展方向,集成電路、新型平板顯示產業中大量新技術不斷涌現、新領域不斷擴展。通過實施產業鏈招商、全速推進龍頭項目落地,以精準招商帶動“量質齊升”,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2017年,累計簽約及在談項目115個,總投資1242億元。其中,全區共簽約項目68個,總投資逾5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1個,總投資近400億元,服務業項目17個,總投資約113億元。”新站高新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里有我們的上下游企業,易芯落戶合肥新站,和當地產業鏈、政策優勢密不可分。”張坤說。
圍繞京東方、晶合等核心項目,新站高新區以集成電路產業為重點,吸引一批企業落戶,形成從上游設計、關鍵材料到核心生產、下游封測的產業輪廓。
以平板顯示產業為亮點,繼續緊跟京東方1億臺中小尺寸智能終端產品、康寧玻璃二期、江豐二期等優質項目,補齊、強化產業鏈。
“同時,我們還在積極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引入視涯硅基OLED項目,做強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新站高新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設立產業基金帶動一批項目迅速落地
當各地招商都拿出優厚的政策條件、服務時,新站高新區另辟蹊徑,創新項目招商方式,與市創業引導基金共同設立了新站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產業基地重點項目建設。基金設立6個月即完成全部投資,帶動一批項目迅速落地,成為“基金+基地”的成功實踐取得初步成功。
“招商團隊與投資團隊合力對接項目,大大縮短了談判周期,落地速度顯著加快;投資決策不再依靠層層行政審批,通過專家評審和投委會決策,決策效率和資金投放速度顯著加快。基金成立半年,就完成立項項目20個,已完成基金投決會決策項目15個,累計承諾投資9.69億元,6個月完成全部基金投資,開創了合肥基金投資的新速度。”新站高新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已決策的項目中大部分項目的談判時間平均超過1年,在基金成立后迅速得到了有效推進。
在引進項目過程中,基金也做到了有的放矢,已決策的15個項目全部為合肥項目,主要面向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產業基地。
“基金總規模9億元,承諾投資15個項目,帶動社會總投資100多億元,放大了40倍,財政性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作用。”新站高新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說。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