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OLED電視快速擴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反OLED陣營對OLED電視的各種詆毀,什么“燒屏”、“壽命短”、“良率低”,等等,不一而足。你若問他:既然OLED如此不堪,為什么還有那么多手機廠商要把液晶屏升級為OLED屏?為什么那么多國際品牌爭前恐后推出OLED電視?他們往往啞口無言。事實上,很多攻擊OLED的人,至今沒有見過OLED電視長什么模樣。
我曾經多次講過,目前,制約OLED電視發展的因素只剩下最后一個,即:OLED面板供應緊張。預計這種緊張狀態,在未來三年內將持續存在。
這緣于一個原因,目前,全球大屏幕OLED面板的制造與供應皆依賴于LGD一家企業,其他企業尚未形成實際生產能力。比如中國的面板巨頭京東方,雖然已于去年聯合創維推出首臺完全自主OLED電視,但至今并未形成大型OLED面板實際產能。
實事求是講,除面板之外,目前已看不到OLED電視有明顯短板;相反,我們看到OLED作為新型顯示技術具有柔性顯示、自發光、產品形態多樣、應用范圍廣泛等諸多革命性優勢。它對電視畫質的提升及對電視形態的巨大變革,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采用OLED顯示技術,可以制造Wallpaper墻紙電視、兩面看電視、透明電視,等等,但液晶和目前的量子點技術都不能。
如此卓越的顯示技術,為什么總有人向它潑污水?原來事出有因。
“OLED電視容易燒屏”、“OLED電視壽命短”,在反OLED陣營口中,OLED電視如此不堪,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反OLED陣營口中的所謂“燒屏”,并非指OLED電視屏幕會燃燒,而是說OLED電視長時間顯示一個固定畫面會在屏幕上留下殘影。據說,這是早期等離子電視所特有的問題。但這種狀況并未在主流品牌OLED電視身上發生,至少我們沒有看到相關報道。
中間這條“線”,竟然是一張電視從側面看,正面看,就是Wallpaper墻紙電視。
對此,全球OLED電視老大LGD最有發言權,我們看它怎么解釋的。
在2016年10月27日召開的“OLED媒體發布會”上,LGD聯合創維專門針對“燒屏”、“壽命”兩個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技術說明。
據稱,LGD、創維推出的OLED電視,通過采用畫質改善算法及改善元件特性,可以確保觀看10000小時而不會發生“燒屏”現象。換言之,即使每天觀看5.5小時的CCTV節目,持續觀看5年,“CCTV”標志處的屏幕亮度僅下降5%,不會形成殘影。實際上,沒有人如此長時間觀看同一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OLED到底有無殘影?我倒是建議不妨來個眼見為實——去彩電賣場走一圈,親眼看看OLED電視的畫面表現怎么樣,你就有了最權威的答案。假如你發現有殘影,一定要拍照保存證據,以便拿來在媒體上大肆宣傳,從而把OLED電視置于死地。
這幅看似油畫的相框,其實是一臺OLED電視。
再說OLED電視的“壽命”。創維與LGD均承諾,目前市面上銷售的OLED電視正常使用壽命在50000小時以上。
50000小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說,即使你每天看8小時的電視,也可確保你正常使用17年。你知道國家對電視正常使用壽命的規定是多少年嗎?8年,OLED電視長達17年的使用壽命,在我看來不是太短了而是太長了。
因此,我建議反OLED陣營好好地謀劃一下,把OLED壽命太長作為缺點好好攻擊一下,你就說,OLED電視壽命這么長不僅增加技術難度與制造成本,還有可能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阻礙。
稍一留意你會發現,反OLED陣營對OLED的攻擊,大多停留在道聽途說層面,別人說“燒屏”我就說燒屏,別人說“壽命短”我就說壽命短,別人說“良率低”我就說良率低,至于事實真相如何,我才不管。
我給反OLED陣營出一招:在攻擊OLED之前一定要舍得花錢買臺OLED電視,好好琢磨琢磨,看看到底有什么明顯的缺陷,然后再去有的放矢地攻擊,總這么罵不到點子上,會讓人對反OLED陣營越來越失去信心。
如果買不起OLED電視,也可以買一部OLED屏幕手機,看看會不會燒屏?如果手機你也買不起,你總可以到家電賣場溜達一圈吧,如果你連這個也不會做,請問:你罵起OLED的依據是什么?僅僅依據偏見嗎?
我估計緣于兩種可能:1、聽信了反OLED陣營的誤導性宣傳,明知錯了也不改正;2、本身就是反OLED陣營的人,反OLED符合你的利益。除此之外,沒有第三種可能。
事實上,OLED到底好不好,動動腦筋就知道。
一個確定的事實是,自2013年上市至今,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媒體關于OLED電視燒屏的報道,一個具體的案例也沒有。如果燒屏是個普遍現象,為什么我們看不到相關報道?
換個角度想,如果燒屏時有發生,別說電視廠家早就把該技術拋棄了,恐怕僅僅應付消費者投訴與索賠,廠家就受不了。
更何況像索尼這樣的國際品牌,對于產品與技術路線的選擇極端認真,怎么可能選擇一個劣跡斑斑的產品?
所以,OLED到底怎么樣,稍微動一下腦子就知道誰在撒謊。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OLED如此優秀,為什么反OLED陣營堅決不做OLED轉而尋求量子點方向?
我得說,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目前,全球反OLED陣營代表型企業有三個:三星、海信、TCL,我來一一分析給你看。
三星2012年由OLED陣營轉向反OLED陣營,是因為遲遲無法突破大屏幕OLED面板量產技術,但又不想給競爭對手(主要指LGD)抬轎子,怎么辦呢?思前想后,決定推出量子點概念。問題在于,量子點本質上仍然是液晶,等于技術路線沒有實質性進步。
海信先期執著于激光電視,是因為其掌門人周厚健10年前“欽定”了這個技術方向,既然是大老板定的方向,下面唯有迎合上意;今年初轉向量子點方向,是因為海信想盡各種辦法也拿不到OLED面板資源,一怒之下轉投量子點陣營。
至于TCL選擇量子點路線,更容易理解。液晶面板產業是TCL集團的利潤奶牛,TCL當然不希望液晶時代結束得太早,畢竟,OLED天生就是革液晶命的。
明白了吧,彩電企業選擇什么方向,實乃各種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并不完全取決于對產業方向的判斷。有人為OLED轉身,有人拒絕為OLED轉身,其實都可以理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
在4月9日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平板顯示產業大會上,LGD與三星兩大盟主發生直接對壘。
LGD全球推廣副總裁李廷漢發表題為“OLED,改變你的生活方式”的演講,他說:現在市場上商用化的QLED(注:量子點電視)技術與現有液晶技術相同,都采用非自發光技術;而大家公認的QLED與此不同,是與OLED相同的自發光技術。但業界認為,開發QLED材料需要5年以上,設備研發及穩定化上則需要10年以上。“所有新技術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成熟,而OLED是已經實現商用化的技術,眾多搭載OLED的產品都實現了商用化。因此,與QLED相比,技術成熟的OLED將更快地搶占市場。
李廷漢“OLED代表未來,不怕攪局”話音剛落,三星Display副總裁O.S YANG即發表主題為《量子點LCD:電視機的未來》的演講,與李廷漢觀點針鋒相對。有與會者表示,和前者相比,后者的表達顯得底氣不足。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