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貴公司作為LED半導體照明檢測設備的龍頭企業之一,在線檢測設備的水平已經很高,許多業內人士都對貴公司非常感興趣。請問貴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張九六: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文化。我們的文化是取得好的團隊,以及我們客戶的優質資源的支持。
我們企業樹立了三句話:在實踐中學習,在服務中成長,在超越中涅盤。第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以及我們這個團隊要不斷的在實踐中去摸索,也就是說你要貼近客戶,實際上就是要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 第二是在服務中成長,就是打造周圍的精品的服務品牌,不同的部門、同事之間互相有一個服務的意識,團隊在磨合的過程中都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問題; 第三個是在超越中涅盤,主要是告誡我自己,不要你取得一些小的成績就沾沾自喜,要有時刻去重生的心態,始終追求更高的企業發展。 記者:眾所周知,專利問題是制約我國半導體照明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貴公司現在有沒有受到專利瓶頸的影響,有什么應對的策略嗎? 張九六:可以說專利上對我們公司影響比較小,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遇到專利的相關的糾紛問題。一方面,中國的LED半導體檢測行業整體水平基本與國際持平,有部分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這與我們在技術上面一直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積極研發應對是分不開的。在應對策略上,主要集中在研發這一塊。 第一,充足的研發資金。研發支持維持在銷售的10%的資金,前幾年基本上在20%到30%之間的銷售額,以及國家補貼給我們的一些項目研發資金,這些資金都投入到研發當中。 第二,我們現在也專門組建了基礎的研究部門。里面主要有博士、高級工程師這些人員組成的,企業有自己的專利權,對我們專利所國外的一些專利進行時的跟蹤, 第三,形成相對完整的專利保護。大家知道,發明專利拿到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我們在企業成立初期就把這個作為了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重點,所以說在專利上面應該說我們會取得一定指導點。 第四,做符合中國國情的設備。我們在整個的產品定位的過程中,跟客戶走得比較近,我們企業有一句口號,做有中國特點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設備,不一定要很高端,也不一定很貴,但是在作為中國現階段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它。 測試分析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為200% 記者:檢測產品在目前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怎么樣?貴公司有沒有專門針對國產芯片的檢測設備? 張九六:檢測產品現在來看,現在整個產業鏈比較弱,其實也是剛剛開始。我認為真正熱起來是去年下半年。 現在檢測分析這一塊,燈具測試分析以及我們封裝的測試分析市場需求都基本上在200%的速度在增長,從我們幾個行業領先的市場份額和銷售上就可以體現出來,未來絕對是200%的速度增長應該是沒問題的。實驗室的測試儀器我們很早就推出來了。現在每條線投資40%的在線檢測設備,預計明年第二個季度推向市場。 記者:現在的照明發展特別迅速,LED燈具測量中為這一塊有沒有一些問題和挑戰? 張九六:LED燈具測量這一塊是有非常大的挑戰。客觀來講,現在我們國內外推出的這些標準,其實就是第三方標準,就是你拿一個東西,我拿一個東西,按照這個東西來測誰好誰壞,你的光效大還是我的光效大。 真正好的分析儀器,就是把它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提前預知出來。例如,燈具的熱度測試問題,現在絕對是一個難題,沒有非常好的方案,我們現在是取一點測試一下,這個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但是很顯然一點不能代表問題。 燈具設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源問題,之前很多人在電源這一塊吃了虧,因為不專業,太輕視電源,其實電源技術是可以突破的,所以燈具設計上電源的問題會越來越少。 封裝企業面臨的最大的瓶頸問題是人才 記者:現在國內的LED封裝設備發展比較快,跟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你覺得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國內應該怎樣去縮短這些差距? 張九六:國產的封裝的檢測設備跟國外的一些差距,現在主要是三個格局陣營: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日本。日本的是最高端的,也是最穩定的。現在很多企業都比較傾向于使用日本的,就是想做高端產品的,但是不一定高端的設備就能做出高端的產品。 臺灣的相對比日本低一個檔次,價格也有點差距。我們大陸國產的就是現在國內大大小小做的也有十幾家,做得真正起色的也非常少。 個人認為,作為我們公司來講,不管在市場份額上還是技術上,跟臺灣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差距,可能與工程師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關系,臺灣的產品也是這樣的;跟日本的產品,測試角度上沒有差距,但是在結構方面確實還是有差距。 中國在自動化這一塊還是任重而道遠,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首先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藝保證不了,你的東西生產得出來,但是你的廠商做不出來,另外你明明知道有好的部件你可以用,但是人家不賣給你。 記者:您提到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三大陣營,中為在這個方面有沒有什么策略? 張九六:我們的策略有三個。第一就是技術必須要趕上日本,跟它接近,我們的包裝機也做到了32K以上的規模;第二跟臺灣競爭性價比,實際上跟臺灣的企業競爭非常簡單,首先它技術上并沒有領先多少,我認為我們的技術很多方面已經超過臺灣了,馬上我們在價值方面可以做到成本相對比它更低,因為我們現在還有人力資源的優勢;第三是我們的服務,服務水平應該說已經超過很多外資企業,中國是用服務來創造市場,我們在服務這一塊公司花了很大的精力,后續有一系列的動作加強我們的服務。 記者:中為作為一個設備商肯定跟我們國內的封裝企業有聯系,您認為封裝企業現在還存在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怎么來改善? 張九六:我覺得封裝企業面臨的最大的瓶頸問題是人才,因為沒有研發,就知道把設備搞過來,把芯片搞過來,請了兩個很有經驗的工程師就來生產。現在中國的大學也好,包括一些這個產業的培訓機構都在做這個事情,工程師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我覺得再過3到5年,封裝還是會有很好的發展的。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