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國平板顯示學術大會的新型顯示及觸控技術的分論壇上,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程艷帶來了題為《微晶粒發光二級體技術現狀與未來展望》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上午熊貓平板顯示崔老師已經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我這邊做一個補充。Micro LED技術: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在一個晶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陣列。我們主要講第三種的形勢,我們比較一下Micro LED有快的速度和對比對,當然它也在一些OLED上有一些很好的優勢,我這里面沒有列出來的是壽命,OLED在亮度上面已經努力的突破,想要達到液晶OLED的狀態,是Micro LED確實超越了OLED。Micro LED都可以作為主動式的發放來進行,上頁PPT里的第三項技術,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其實是在LED在微縮的過程當中,直接有一個隔絕層,直接完成TFT的工藝,這個目前僅僅處于一個(POP)階段。Micro LED的優點,它的的響應速度快,主要是跟它表面這樣一個效率有關,我們看一下右邊的圖片,它是來自于APL的集團,這個集團里有報道過,LED的尺寸越小用的時間越小。和大尺寸LED相比,越小越接近于系統的時間,還有B和C的兩個優勢,都是在是它的一個光效,這兩個方面都是它的一個優勢,我們來看一下第二項,這樣的一個結果主要是它的光的路徑導致的。最后主要是它集中在更穩定的集中性,一方面是它的溫度,這樣一個小尺寸,它的一個(結溫)就更小。最后一項數據可以看出,300和40相比,300是有一個遷移,40主要是10納米的遷移。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目前來看它的光電轉化效率比較小,光的輻射比電功率×電子注入,跟電阻有關。
Micro LED 的核心技術是nm級LED的轉運與full color實現,而不是制作LED這個技術本身。
晶格匹配:LED 元件---藍寶石類的基板上通過MBE生長;顯示器---必須要把LED發光元件轉移到玻璃基板上;
尺寸等級:藍寶石基板尺寸---硅晶元的尺寸,制作顯示器---尺寸大得多的玻璃基板;
多次轉運:微元件的多次轉運技術難度高,在追求高精度顯示器的產品上難度更大。
通過此前蘋果收購Luxvue 后公布的獲取專利名單看出,大多采用電學方式完成轉運過程,這是Luxvue 的關鍵核心技術。
Micro LED技術比較:
制程方式:均屬于微轉印制程(micro-Transfer),差別主要在于轉印部件設計方式的不同,進而所運用的制程原理亦略微有些差異;
制程難點:目前Wafer工藝與TFT工藝已屬成熟,該制程的難點集中在轉移過程,尺寸越小,pixel就越小,需轉移LED越小,技術難點越大;
我們這種三色除了LED,還有其他的兩種,也是有一定難度的,熒光粉技術屬于無機鹽類的晶體,傳統就是LED所用到的,這種它的顆粒相較于傳統的熒光粉會更小。這種納米級的熒光粉,其中和尺寸上面還有一個相對比的,光電轉化效率是比較高的,在這里主要用的廣質發光。最后一項是有機的發光體,主要是跟上面相比較,也是存在一些發光效率和優勢,這幾種相比較,目前市面上做比較多工作是有在量子點上面做一些工作。
Micro LED的成功發展歸根結底在于以下方面:
1、蘋果、三星等品牌廠的意愿;
2、在制程上,要克服晶片轉運技術門檻,一次搬運數百萬顆超小LED晶片;
3、全彩化、良率、發光波長一致性問題?
單色Micro LED 陣列通過倒裝結構封裝和驅動IC 貼合就可以實現,而RGB 陣列需要分次轉貼紅、藍、綠三色的chip,需要嵌入幾百萬顆LED chip,對于LED chip光效、波長的一致性、良率要求更高。
4、分bin和成百上千萬的u-LED的成本支出也是阻礙量產的技術瓶頸。
以上是我的一個淺顯的分析。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