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整理
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之爭,一直以來都是行內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從以前的“小尺寸買液晶,大尺寸買等離子”,到“液晶電視有拖尾,等離子電視沒重影”,再到“液晶電視節能省電,等離子電視功耗高費電”,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可謂各有優缺點,誰也沒有獲得“壓倒性優勢”。進入2010年,平板電視領域最熱火的話題無非就是3D了,那么在3D影像領域,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又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一、快門式3D的工作原理
目前實現3D影像功能的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色差式3D技術、偏光式3D技術、主動快門式3D技術。色差式3D技術是歷史最為悠久的3D技術,它利用色差式3D眼鏡左右分別過濾對應的光譜畫面,經人眼接收后在大腦合成正常顏色的影像。色差式3D技術成像原理簡單,實現成本低廉,但卻容易使畫面邊緣出現偏色現象。
偏光式3D技術利用3D眼鏡左右分別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經由左右眼接收到的兩組不同畫面經過大腦合成3D立體影像。偏光式3D技術在高中物理課本中有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偏光式3D技術效果要比色差式3D技術好,成本也不高,但是需要對畫面進行切割,分辨率將減半輸出,既降低了畫面的亮度,又難以實現全高清3D影像,同時對顯示設備要求也高,不利于普及。
主動快門式3D技術通過提高屏幕刷新率實現3D效果,通過把圖像按幀一分為二,形成左右眼連續交錯顯示的兩組畫面,通過快門式3D眼鏡的配合,使得這兩組畫面分別進入左右雙眼,最終在大腦中合成3D立體影像。主動快門式3D技術的優點是能夠實現全高清3D效果且畫面亮度變化較小,難點在于電視畫面與眼鏡開合的匹配,由此造成了3D眼鏡的昂貴生產成本。
從以上3種3D技術來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眼鏡是觀看3D影像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從效果上看,能夠實現全高清畫面的主動快門3D技術無疑是效果最好的,就目前市場上已經推出的3D液晶電視、3D等離子電視來看,幾乎清一色都采用的是主動式快門3D技術。由此看來,主動快門式3D技術已經獲得了廠商的認可,而消費者則需要為昂貴的3D眼鏡“埋單”了。
主動快門式3D技術采用的是提高屏幕刷新率的方式實現3D技術,這是對3D電視最基本的要求。從目前3D等離子電視和3D液晶電視屏幕端的實現形式來看,兩者并沒有區別,都是產生左右交替的畫面以供進入觀眾的左右眼。以我國PAL制50Hz電視節目為例,每秒鐘播放的畫面達到50幀,而如果要實現3D技術,則必須至少提高一倍至100Hz,即左眼50Hz、右眼50Hz。
主動快門式3D技術需要對電視畫面和3D眼鏡進行同步,這個難題則交由額外配置的紅外信號發射器完成。紅外發射器發射端位于電視端,接收端位于眼鏡端。通過控制3D眼鏡的快速關與閉,就可以完成將相鄰兩幅畫面分別進入左眼和右眼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3D液晶電視還是3D等離子電視,所采用的3D眼鏡的鏡片,都是由液晶鏡片制成。目前國內上市的3D電視一般會隨機附贈2副3D眼鏡,若想加配的話,參照國外是199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1300多元了,投資還是比較高的。
二、2D電視能否通過升級看到3D影像?
...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國際光電與顯示》6月刊,歡迎訂閱!
訂閱咨詢:0755-86149014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