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的時間,京東方從半導體顯示產業的新進入者,成為一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龍頭;十一年的時間,京東方通過“海外收購、消化吸收、創新發展、拉動配套”的發展模式,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自主技術體系及自主創新平臺。京東方集團總裁陳炎順(以下簡稱陳總)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回頭來看這十一年的發展,對京東方而言,是歷經風浪、執著拼搏、邁向世界領先的奮斗史。以下為采訪實錄。
記者:請您對京東方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做簡單介紹。
陳總:2003年,京東方通過收購韓國現代的液晶顯示業務精準切入半導體顯示行業,并在當年在北京建設第5代TFT-LCD生產線,走上“海外收購、國內建設、帶動配套”的新型發展之路,實現了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完整掌握了顯示行業核心技術。當初情況是,海外企業在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基礎上,通過持續的投資擴張,實現了對全球的行業壟斷。京東方作為后進者,苦練內功,不斷積累自身核心能力,頑強地生存下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京東方敏銳的抓住機遇,化市場低谷為成長機會,憑借多年發展積累的技術和人才基礎,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先后投建成都第4.5代TFT-LCD生產線、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和北京第8.5代TFT-LCD生產線,并不斷擴大產能,豐富產品線,實現逆勢成長。
在堅持自主創新的產業發展過程中,京東方技術能力從非晶硅TFT-LCD,發展到了低溫多晶硅/氧化物 TFT-LCD、AMOLED等新型半導體顯示,產品也覆蓋了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數字信息顯示終端等全系列應用領域。2011年以來,京東方緊跟產業趨勢,瞄準市場機遇,興建了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產線、鄂爾多斯第5.5代AMOLED生產線以及重慶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及系統項目,發展成為中國大陸惟一能夠自主研發、生產和制造全系列半導體顯示產品的企業。
截至目前,京東方已累計可使用專利超過18000項,2013年新增申請專利數量突破4282項,年新增專利數全球業內前二、研發人員人均和單位產值產出專利量全球業內第一,出貨量及市占率均位列全球業內前五,實現了從半導體顯示領域后進者到全球顯示領域舉足輕重的領先企業的跨越。
記者:您如何評價京東方在中國面板行業中的地位?談談這十年來,您個人對中國顯示產業發展的感受。
陳總:在半導體顯示行業,以往,日韓和臺灣地區面板廠商形成了 “鐵三角”陣營,幾乎全面壟斷了全球半導體顯示技術和市場。近年來,隨著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內半導體顯示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正在實現從大到強,迎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原本由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組成的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鐵三角格局”被徹底打破, 形成了“三國四地”的產業新格局。
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轉型,緩解了我國彩電業“缺屏之痛”,促進了我國整機企業轉型與技術進步;拉動了我國高精尖材料和裝備行業的發展;推動了半導體、光電、數字高清、下一代互聯網、4C融合等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起到了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尤其是,以顯示屏為核心部件的眾多電子產品,由于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發展,打破了海外技術壟斷,價格大幅下降,性能大幅提升,給老百姓節省了消費開支。據不完全統計,僅此一項給國內消費者帶來了近千億元人民幣的實惠。
回頭來看這十一年的發展,對京東方而言,是歷經風浪、執著拼搏、邁向世界領先的奮斗史。這一次次新突破、新面貌的背后,是企業堅定的理想信念、是精準切入的戰略前瞻、是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也是堅強的團隊和優秀的文化基因所造就的。
記者:過去十年,您認為有哪些關鍵性的決策促使面板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陳總:中國半導體顯示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發展歷程中,我們經歷了市場換技術模式的前期探索,也經受了金融危機等行業危機的洗禮。在每個階段,行業自身的發展決策、國家政策的引導、企業自主創新的抉擇等都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縱觀多年的行業發展和京東方自身的企業經營歷程,我們認為,堅持自主創新是行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驅動力。
平板顯示產業屬于資金、技術雙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高。從當前形勢來看,平板顯示產業未來發展的技術進步會更加迅猛,國際競爭會更加復雜。無論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還是《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均明確提出要依托優勢企業,組織實施產業創新發展,以重大突破。從京東方自身來說,自主創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在殘酷的行業周期洗禮中,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通過對行業技術特點和行業周期波動的研究,提出了產業生存定律,業內將其稱為“王氏定律”,即: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這一周期正被縮短。多年來,京東方通過技術價值創造驅動不斷提升產品性能、成本力和產線效能,從而確保企業走上穩定盈利、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然而,國內半導體顯示行業與海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們建議國家和有關部門能夠將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支持政策持續實施,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及產學研發展的資金投入,并呼喚中國產業基金的興起和助推;倡導以平板顯示企業為龍頭、以公共技術平臺為依托,通過平板顯示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和項目合作機制來促進產業鏈的發展,共同走出一條“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共生發展”之路,更好地發揮平板顯示產業的關鍵性作用。
記者:中國面板業數十年來以市場換技術,但愿望最終都破滅了,原因是什么?
陳總:在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發展的初期,行業經歷了以市場換技術的初期嘗試。作為行業發展的經歷者和參與者,京東方在CRT時代,也曾與松下合資建廠。多年的合作經營中,我們對CRT核心技術的掌握仍未達到預期,這讓我們明白,要真正掌握核心技術,還是要靠自主研發、創新發展。
2003年,京東方走上了全面自主創新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不斷發展,京東方也取得了目前年新增專利數全球業內前二、研發人員人均和單位產值產出專利量全球業內第一,出貨量及市占率均位列全球業內前五的成績。目前京東方及國內同行企業強勁的發展態勢,也證明了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正確性,未來我們依然要推動觀念創新、并持續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和加快應用創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中國大陸面板業“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是中國特色還是國際慣例?
陳總:歷史地來看,盡管液晶顯示技術誕生于美國,但真正的大規模產業化卻是在日本,日本顯示產業快速崛起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國家意志和國家投資貫徹于產業的最初萌芽階段到最終開花結果的每一個環節,保障整個國家在關鍵產業的領先優勢。在強調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時候,日本同樣強調國家的組織力量和組織義務。同樣,韓國顯示產業走出了一條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成功道路,其重要因素也是韓國政府堅定的決心和龍頭企業的遠見卓識,同時,韓國企業的規模化戰略也大獲成功,韓國政府更是通過各種政策計劃,配合企業的產業升級。
對我國來講,平板顯示產業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家在政策、關稅等相關方面都做出積極引導,支持為中國顯示產業創新突破。企業是發展的主體。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京東方等我國面板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同時有力把握市場脈搏,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記者:您怎么看待資本市場對于中國面板業的誤讀?您認為中國液晶面板業如何在產業使命與資本市場之間找到平衡?
陳總:顯示行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巨大,一條新建產線都動輒幾百億,同時回報周期較長,一直被資本市場詬病。作為后進者,國內的半導體顯示企業,要想追趕并超越全球先進企業,謀得產業長遠發展,需擁有適度規模。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顯示產業無論規模還是創新實力在全球行業內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我認為,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遵循其發展規律。特別是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社會在資金、政策及輿論等方面的支持。我們期望社會各界能著眼長遠,助力企業創新發展,不斷的向全球領先邁進。京東方也將不遺余力通過創新驅動價值創造,爭取以更多效益回報資本市場、回饋社會。
記者:近年來,中國面板業發展極為快速,您認為未來我國面板業還將有哪些變化?
陳總:從市場趨勢來看,行業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面板全球市占率由6%增高為9.9%,首度追平日本,僅次韓臺而成世界第三大平板顯示生產地。2014年中國市占率可望再成倍提升,達18.6%,是世界唯一保持不斷成長的地區。
從技術趨勢來看,a-Si TFT-LCD、LTPS TFT-LCD、Oxide TFT-LCD、AMOLED等多種半導體顯示技術長時間內并存,市場應用各有側重。
從應用趨勢看,一是軟硬融合、應用整合、服務化轉型是大趨勢。二是寬帶互聯、移動互聯、傳感技術不斷進步,讓我們大步邁向溝通無處不在的境界。三是客戶需求從最基本的“功能訴求”向“體驗為王”轉換。顯示器件基本價值體現就是無止境的向最終用戶呈現完美內容。半導體顯示企業只有不斷適應上述變化要求,不斷在新的市場生態中開拓新應用才有未來。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