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這些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巨頭,卻在近期屢遭“寒流”,經營不善,業績慘淡。夏普出現了百年一遇的巨虧,松下虧損也創出全日本新高,索尼已連續四年虧損。
據最新數據顯示,松下、索尼、夏普2011年業績虧損總額累計達1.6萬億日元(約合200億美元)。除此之外,東芝、日立等其他知名品牌,日子也并不好過,不是大幅虧損就是贏利急劇下降,尤其在顯示面板、電視機等利潤豐厚的王牌領域,日本大牌的虧損尤為驚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巨虧之下,裁員在所難免。粗略統計,包括幾大日企巨頭累計裁員超過幾萬人。其中,裁員規模最大的當屬松下。
在巨大的危機面前,松下把全部希望都押寶在新任總裁津賀一宏身上。而津賀一宏也正在用裁員、重組等一系列行動,開始拯救松下。津賀一宏近日表示,為繼續削減公司運營成本,可能將把總部的員工數從7000人左右削減至幾百人。松下由此上演了日本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據悉,津賀一宏上任后,已經裁員3.6萬人。
在松下的重組中,中國區也很難幸免。按照松下之前公布的計劃,松下在上海所建的等離子面板工廠將會在今年內逐漸關停,松下以后會把全球等離子面板生產業務集中在日本本土生產。
“凡是有電的地方,就有松下公司的產品。”這曾是松下電器盛世時的寫照。但現在,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電器王國,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相比松下,索尼的日子似乎好過點,2011年凈虧損約57.3億美元,從數據上看要比松下好一些,但這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
近幾年,索尼產品因缺乏差異化優勢也備受詬病。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8年虧損。在中國市場上,索尼鮮有殺手級的產品出現。
在數碼、互聯網時代,索尼變得步履蹣跚。
連續四年的業績虧損,作為二戰后日本在全球崛起的象征,索尼如何才能重拾自信?對此,索尼新CEO平井一夫就像外科大夫一樣,對索尼實施了“切除”手術,裁員一萬人、出售與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工廠50%的股份、提高彩電整機外包生產的比例、同時將電視機型號減少40%。
但是,在“前有毒蛇后猛虎”的情況下,索尼重振雄風談何容易。今年4月1日,52歲的平井一夫躊躇滿志的表示:“現在是索尼求變的時刻,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但愿這不是愚人節口號!
再來看看日本另外一家電子巨頭夏普。根據4月27日夏普的官方消息,2011財年年報顯示,夏普2011財年銷售收入30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8.7%;凈利潤虧損為46.6億美元,同樣刷新了公司最大虧損紀錄,為了減壓,夏普已經開始討論將在國內外裁員共5000人,并且連位于東京的辦公大樓也要賣掉了。
夏普電視曾一度是品質的代名詞,但對于仍以中小電視為主力消費的中國市場來說,再加上夏普在中國市場并不比全球市場好多少,靠中國市場挽救業績更是異想天開。家電行業觀察人士羅清啟指出,沒有一條戰線能讓夏普感到輕松,其未來想翻身更是難上加難,可見夏普的復蘇之路有多漫長。
日前,夏普中國和郭臺銘手下的鴻海公司建立長期合作。據悉,郭臺銘巨額入股夏普的資金正面臨縮水近七成的窘境。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